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4986  404994  405000  405004  405010  405012  405016  405022  405024  405030  405036  405040  405042  405046  405052  405054  405060  405064  405066  405070  405072  405076  405078  405080  405081  405082  405084  405085  405086  405088  405090  405094  405096  405100  405102  405106  405112  405114  405120  405124  405126  405130  405136  405142  405144  405150  405154  405156  405162  405166  405172  405180  447348 

11、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试题详情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试题详情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试题详情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试题详情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试题详情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试题详情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试题详情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夸张)

   ③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试题详情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试题详情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