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5002  405010  405016  405020  405026  405028  405032  405038  405040  405046  405052  405056  405058  405062  405068  405070  405076  405080  405082  405086  405088  405092  405094  405096  405097  405098  405100  405101  405102  405104  405106  405110  405112  405116  405118  405122  405128  405130  405136  405140  405142  405146  405152  405158  405160  405166  405170  405172  405178  405182  405188  405196  447348 

3.按照作者的分析,在名利面前“让人”的原因具体有几种?

试题详情

刘基

郁离子曰:“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所重在此,所轻在彼,故常自处其利而遗人以不利,高其智以下人之能,而不顾夫重己轻人,人情之所同也。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则争。故争之弗能,而甘心以让人者,势有所不至,力有所不足也,非夫人之本心也。势至力足而有所不为,然后为盛德之人,虽不求重于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是谓不求而自至。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有不自己出,则不问是非皆以为未当,

发言盈庭,则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然后扬扬乎自以为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②,亦奚益哉?昔者智伯③之亡也,唯其以五贤④陵人也。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检其身,使亡国败家接踵相继,亦独何哉?”

(选自《郁离子·卷下》)

[注释]

①树怨:招致别人怨恨自己。②海:某种情况积聚集中之处。③智伯:晋国大夫,权倾一时,后为政敌所杀,在历史上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典型。④五贤:指智伯有美髯长大(仪表堂堂)、射御足力(身体强壮武艺高超)、伎艺毕给(多才多艺)、巧文辩惠(能言善辩)和强毅果敢(很有决断)等五个方面胜过别人。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重(  )  ②轻(  )

③然(  )  ④矜(  )

⑤奚(  )  ⑥陵(  )

试题详情

3.从文中所记的“一时谈笑之语”中,可以看出欧、苏两人的什么特征?

试题详情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①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②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③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④,可以已佞⑤;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⑥疾矣。”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⑦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注释]

①疾:病,这里指盗汗(出冷汗)。②粂牙:粂同“舵”,船舵的把手处。③昬:同“昏”。④?(jùn)馀:吃剩食物。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⑥恶:丑,指容貌丑。⑦坐:正好,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由(  )  ②末(  )

③杂(  )  ④流(  )

⑤已(  )  ⑥舟行(  )

⑦记(  )  ⑧识(  )

试题详情

4.作者从放鹿的事情当中警觉省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试题详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的“焉”用法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本文)

B.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本文)

C.眡眡焉,余固笑而不信。(《石钟山记》)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F.盘盘焉,??焉。(《阿房宫赋》)

G.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试题详情

钟惺

家畜一鹿,医云可用合①药。或曰:“此山麋也,无益。”予亦不忍,誓不杀。刍粟之者数月,肥且驯矣。将之都,虑其失养也。命童子放之野,又惧其复为人所得,择山中去家三十里者放焉。始驱之去,不肯去。途中眠而起,起而眠者无数。至山中,命惊趋之,令疾走,度不及者,久之乃已。

其夕,童子止宿村舍。明旦将反命,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尾童子之后也以归。

钟子曰:“予于放鹿事,惕然悟感应之几②

焉。盖鹿之还也,生于放也。夫其畜于家也,食其食,安其处,可以不求放。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知其将杀己也。人之能为放己者,必不能为杀己者也。如知其必不己杀,而又食其食,安其处,无自养之劳,无索群之苦,则亦何必求放焉。集颡③之鸥,狎而复惊之,生而之杀也。入山之鹿,去而复还之,杀而之生也。生杀之念转于中,而去还之变应于物。感应之几,岂不微乎,显乎?”

然予入都,终虑其失养也。将必求一必不杀者而与之,是予所以放之之意也。

(选自《隐秀轩文》)

[注解]

①合:配制。②几:事情的迹象、先兆。③颡(sǎnɡ):头。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之(  )  ②去(  )

③度(  )  ④已(  )

⑤反命(  )

试题详情

3.作者“自笑”与“亦笑韩退之”的笑意蕴相同吗?为什么?

试题详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