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阳光,公平无私地洒落在每一个人头上。清晨的阳光明亮而透彻,万物为之欣喜;雨后的阳光幻化成彩虹,尽情展示世界的美丽;严寒之后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向你诉说着重逢的喜悦、友情的珍贵。阳光会让你狭窄的生活变得开阔,让你枯寂单调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让你用浪漫的想象驱走现实的郁闷。
其实,真正的阳光是要用心去感觉的。和阳光对话,你会感受到光明、快乐、温暖、向上、力量……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个明亮清朗的心境。
请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以上三个文题代表了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方向。三个文题尽管形式各异,但在临场审题时都必须抓住关键词。题一的关键词是“耐力”,这里要考虑“耐力”的含义是什么,“耐力”的作用如何。题二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成长”,另一个则是“喜悦”,到底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理的成长,由自己去感悟去选择,并且要注意成长带给你的是喜悦而不是烦恼。题三的关键词是“阳光”,“阳光”可以是自然界的阳光也可以是烛照你心灵的精神之光。审题准确就为你后面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步骤二:用好信息提示
从以上的文题可以看出,中考作文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要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往往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或内容。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充分利用好提示语。一般来说,提示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指出选材范围,明示构思范例。如题二中明确指出“其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喜悦值得我们去品味”。以“成长的喜悦”为题写一篇文章,这就给你划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作要以“我”为中心选材,突出“我”“成长的喜悦”,切不可写成大家的喜悦。其他两题信息提示则给我们明示了构思范例。考生可从中任意选用。
步骤三:化大为小
考场作文的命题范围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大的,必须在给定的大范围里再次定位,如果说题目范围是“面”的话,考生写作时就必须在这个面上确定一个“点”。这个过程就是化大为小。以上面所举的题三为例,“阳光”这个题目内容宽泛,范围较大,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可以从材料提示中选择一个仔细考虑。材料“小”到何种程度呢?要小到叙事只叙一件事,议论只议一种现象,抒情只抒一种情。比如可从材料中截取这一句话:“阳光会让你狭窄的生活变得开阔。”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构思,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烦恼,遇到烦恼怎样解决的,“严寒之后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向你诉说着重逢的喜悦、友情的珍贵”,是不是友情的阳光照耀过你心间?有,好了,就把这件事写好,写出友情的可贵,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感情。如果不想这样写,再反向想一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他人吗?你伸出过友谊之手吗?有,可以写;没有,也能写。
(一)某校学生到农场去劳动,他们远离了温暖的家,住进了条件简陋的集体宿舍,但他们感受到了成长道路上从未有过的快乐;远离了父母精心制作的菜肴,吃起了淡然寡味的饭菜,但他们品尝到了成长道路上丰富多彩的滋味;远离了父母的细心呵护,开始了自我照顾的旅程,但他们体验到了成长道路上未曾体验的喜悦……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喜悦值得我们去品味。
请以“成长的喜悦”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临场写作,一定要细心审题,在草稿纸上将作文试题的显性要求与隐性要求一一列举下来,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自由写作而又不逾要求。
那么,考场作文临场审题该如何操作呢?
步骤一:审清关键词语
近年中考作文命题,大致仍然保持三种命题方式,即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无论何种方式,其命题均有一个或两个关键词,审题的第一步就要彻底弄清这个词的真正含义。请看下面三个文题。
题目一:2010年太原市中考作文题
骆驼能征服沙漠,鸽子能征服天空……
骆驼不会像骏马那样奔驰,鸽子也不会像海燕那样遨游。但鸽子和骆驼却更具有耐力。耐力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执著,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韧……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不也同样需要耐力吗?
请以“耐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题目二:2010年武汉市(课改区)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寓言和童话,都是儿童文学中比较特殊的形式。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结构简单,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它总是通过比喻使简单的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给人们以智慧和启发,给丑恶事物以无情的嘲讽。它篇幅短小,内容往往是虚构的、荒诞的,而主题往往是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浙江省台州市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某考生改写了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对狐狸的勇气加以赞赏,寄寓了“只要有勇气,再大的困难都会低头”的哲理。故事通俗易懂,避免了空洞的说理,可谓匠心独运。作文时如果要表现较深刻、带有劝诫性的主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寓言这种体裁。
又如《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一文,考生采用童话的形式,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显示了人们期望的错位,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文体新颖,立意深刻,引人深思。
其他如小小说、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新闻、演说辞、辩论会、个人计划总结、读后感和会议记录等实用性很强的文体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内容的外部形式,而我们又可以借助这些特色各异的形式的特点为我们的作文内容服务,使我们的文章更富于创造性。
总之,在文体这个领域,广大考生已挣脱了束缚,如鱼得水,如鸟出笼,创新形式不断出现。也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写作中创造出更多的新文体!
[范文引领]
每个人都是生长在一定环境中的。“环境”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人,不良的环境必定害人。古有“孟母三迁”之佳话,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典故……请以“成长与环境”为话题。联系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确定一个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
一场辩论会
听,新一轮的辩论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正反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走进去看一下吧。
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新一轮的辩论会。这一次,我们辩论的主题是:成长与环境。自古有“孟母三迁”之佳话,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典故,也有逆境出人才的说法。请正反双方辩手运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方观点: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发展。反方观点:逆境才能出人才。
正方辩手: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方一致认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发展,不良的环境必定害人。在我们面前就有很好的例子,那就是辩题中提到的“孟母三迁”的佳话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典故,可见良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伟人,不良的环境可以衍生恶人。也就是说,正是有了孟母的三迁,才有了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才会有《孟子语录》这样的佳作传世。
反方辩手:古今中外,有多少逆境出人才的事例:北宋著名文坛领袖欧阳修,三岁而孤,性读书,家贫,无从治书以观,其母遂以芦荻画地教之,欧阳修最终成为一代文豪。出身于黑人家庭的世界球王贝利,从小便过着贫苦的生活。还有英国著名通话作家柯斯林,是在皮鞭下创造的神话,这些无不说明了一条广为人知的道理:逆境能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刚才对方的辩述十分精彩,但是,对方辩手却忽略了这样一点:从孟子的言行和著作上来看,孟子是一位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因为外界存在的不良因素而改变自己。对方辩手不妨这样设想: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人,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结果会怎样?还不是虚度年华,浪费青春,直至终老?
正方辩手: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类善于思考,相信只要一个人一旦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地位,一定会利用良好的环境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整天都只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劳心费神,何谈建立丰功伟业?怎能名垂青史?在美国,曾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的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而另一个是珠克家族,其始祖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的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手和60多个盗窃犯。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多么大的作用,而不良的环境会使下一代甚至好几代都挺不直腰杆。
反方辩手:大家应该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位酷爱读书的人,生活十分贫穷,连灯油都买不起,而邻居却十分富有,整夜灯火通明,于是那个穷书生便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光看书,最终成了一代文化名人,他就是匡衡,这不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么?就算环境再艰苦,只要有上进心在,一定会排除万难,创造条件,实现理想的。
正反辩手:但据我方所知,对方辩手所说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更多的人却会意志消沉,从此萎靡不振,正所谓人穷志短,不是么?
反方辩手:真金不怕火炼,相信刚才对方辩手所说的也只是少数人吧!
主持人:时间到,正反双方辩手的辩论十分精彩。下面,我代表评委老师解说一下此题用意:亲爱的同学们,不管你的生活环境如何,只要你心中有求知的火焰,一定会利用条件或创造条件来满足你求知的欲望,实现你美好的理想。环境的好坏只是一种客观因素,关键是要看后天的努力。只要有了矢志不渝的远大报复和坚持不懈的奋斗,不管什么条件下都能成才,反之,则将一事无成。相信大家都会像戈壁滩上的依米花,绽放自己生命的美丽。
主持人的话正合我意,我带头鼓起了掌……
[实战演练]
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作文题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校)名和人名。
写此类形式的文章,应了解病历的基本内容与结构。病历一般包括病人症状与医生诊断及诊断意见。有一篇题为“病历”的文章,全文由“处方头”和三则病例组成。每则病例代表一个学习时期,均由症状、诊断、意见等部分组成。其中,第三个学段的文字最简洁,只有四个内容。病人:17岁,初中二年级。症状:病人回家路上,路遇车匪,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身一人奋勇擒贼,身受多处刀伤。诊断:心眼残缺症,病入膏肓。意见:为了王家的香火延续,建议娶个聪明的媳妇。正直勇敢的病号,反遭误诊,谁之过?家长?医生?社会?岂不令人深思。
2.联系现实,暗扣主旨
故事新编是借古人说今人,表面上写的是古事,实际上是影射现实社会。如有人借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写成了《阿Q新传》。文章以20世纪改革开放为大背景,塑造了一个“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违反经商诚信原则”的新阿Q,针砭时弊,寓意深刻,很有现实意义。
故事新编就是以历史和神话传说等为题材点染成篇的小说。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形式中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写作环境愈加宽松,中考作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故事新编类作文,其中不乏精品、佳作。这一现象启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故事新编这一构思方法进行写作。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新编的真正内涵:新编不能等同于胡编乱造,又和戏说、调侃之流相去甚远。在运用故事新编的方法进行构思创作时,我们大可借鉴郭沫若先生在历史剧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失是求似。即既来源于史实,又不拘泥于史实,甚至可以高于史实。写这类作文应注意两点:
1.联系原著,熟悉故事
故事新编中的人物是从古典名著或其他作品中借来的,人物的言行、性格应与原著中的相一致。作者必须熟悉原著,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写阿Q让人一看就是阿Q,写孔乙己让人一看就是孔乙己,而不能创造一个与原来的形象完全无关的形象。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弄巧成拙地耍小聪明,那就离谱了,所以故事新编绝不是胡编乱造、瞎编一气,而是要合情合理地去编。
日记是广大初中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写作形式。它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记述自己比较有意义的所见、所感、所思、所闻的一种短小灵活的文体。日记是心灵的记录,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自我鞭策的警钟,是个人成长的见证。其可写对象十分丰富,如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科学世界、人生体验等,凡是觉得有意义的人、事、物、情、理都可以载入其中。
日记体作文既可以是单篇日记,也可以由几则日记组合来表达一个主题;结构形式比较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严格的逻辑衔接;表达也比较自由,叙述、描写、议论都可以随意穿插,选取此类形式,便于作者表情达意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书信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体,中考时不少考生用它来写话题作文。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合书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也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以讨论问题。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抒发感情。书信体作文跟日记体作文类似,既可以是一封信构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封短信组成一篇文章,表达一个主题。在书信体话题作文的写作实践中,已出现了“两地书”形式的书信体话题作文,这些信不再是一方写给另一方的单向交流,而是双方交叉着相互写,以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
如陕西中考要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在每篇日记中巧设“小树”和“男孩”这两条线索,并通过小标题的反复运用让两条线索平行延伸直至相交融合,让“小树”感受“男孩”,“男孩”也感受“小树”,从而突现“成功来自自信、互学和关爱”这一主题。折射出作者笔姿的灵活和构思的创意,叩击着读者的心扉。
这是一种与单口相声类似的创新样式。湖北宜昌市要求以“灯”为话题写作,当众多考生顺着提示语叙写发生在“灯”下的人和事时,有位考生却以《红绿灯的痛诉》为题,别出心裁地让“我”(即红绿灯)以自问独白的形式展示种种违规丑态及其后果,以警示世人,文章一开篇就进入了自问独白:“什么,我神气?红灯一亮‘车们’戛然而止;绿灯一闪,‘车们’鱼贯而行,多威风!甭说了,你可知我的酸甜苦辣,我一肚子苦水向谁说,难得今日清静,咱哥俩就好好聊聊。”文中另一个虚拟的“哥”其实一直未出场,全由“有没有心烦的事?多着呢?”“有没有最头疼的事?有啊,那就是……”“等一等,我得瞧瞧,你看那小子”等过渡语句引出独白,全文就由这些引号内的独白构成,写得生动幽默、流转自如。这种全新的表达形式作者运用得游刃有余,足见作者的机灵。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藏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心之和也;加粉,则思 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①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选自三国·蔡邕《女训》) [注释] ①摄:犹“整”,梳理的意思。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面一旦不修 ( ) (2)咸知饰其面 ( ) (3)惑矣 ( ) (4)傅脂,则思心之和也 ( ) (5)用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作者认为不修心的后果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文章将饰心比成修面,并且又将览照、傅脂、加粉、泽发、用栉、立髻、摄鬓等铺排写出,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