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5624  405632  405638  405642  405648  405650  405654  405660  405662  405668  405674  405678  405680  405684  405690  405692  405698  405702  405704  405708  405710  405714  405716  405718  405719  405720  405722  405723  405724  405726  405728  405732  405734  405738  405740  405744  405750  405752  405758  405762  405764  405768  405774  405780  405782  405788  405792  405794  405800  405804  405810  405818  447348 

4.本文的细节描写也历来为人赞叹,试举例说明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细节
作用
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言谈举止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的怀疑,并让老婆去偷听。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林冲进了山神庙,“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由此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试题详情

3.本文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课文也着力描写“风雪”。试问,作者是怎样描写“风雪”的?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和意义?

答案

直接
描写
“风雪”
第一处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
第二处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第三处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二、三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贴切。
侧面
烘托
“风雪”
通过环
境衬托
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通过人
物动
作、感
觉衬托
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作用: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意义:这一回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且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

试题详情

2.林冲的形象在梁山好汉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其性格特征。

答案

第一个层面
善良正直
侠肝义胆
扶危济困
嫉恶如仇
林冲在东京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时,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表现了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的一面。但是,当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充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在山神庙林冲手刃仇敌时,一声怒吼,惊破敌胆,林冲威猛之中迸发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
第二个层面
逆来顺受
安分守己
安于现状
随遇而安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虽然心有疑虑,并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的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透风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了,忍辱含垢、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随遇而安的林冲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到京城与家人团聚。
第三个层面
细心周到
做事缜密
他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做事很细致;草厅被雪压塌后,他又“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细心探查;山神庙歼敌时,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出其不意,占据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

试题详情

1.开端中,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表现林冲的正义感、侠义精神。

(2)明明是蒙冤受辱,却说成是自己怒触别人,称自己是“罪囚”,称仇人是“高太尉”,说起这些并不气愤,用平平淡淡、无可奈何的口气,表现了林冲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

试题详情

2.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答案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于他,却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祐”。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了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试题详情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通读全文,概述本文的情节,并指出本文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答案 课文开始写林冲遇到李小二,既为原文发展埋下伏笔,又显示了林冲扶危济困的精神和忍气吞声、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次写陆虞候酒店设计,写得若隐若现,却使读者有山雨欲来之感。接着写林冲得信,又惊又怒,情节渐趋紧张。再写林冲找不到仇敌,苟且偷安的故态复萌,情节又趋平缓。火烧草料场,门后听真情,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生活现实终于迫使林冲显露英雄本色、奋起反抗。

整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有疏有密,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渐趋丰满。

试题详情

14.依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组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5分)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穴洞 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沉闷的死水

[四点底]四点形态不相同,左右点大中间小,首笔点画为左点,四点间距要均衡。







 照


 
 
 
 
 
 
 
 
 
 









 在

 
 
 
 
 
 
 
 
 
 
 







 真


 
 
 
 
 
 
 
 
 
 
 
 
 
 
 
 
 
 
 
 
 
 
 
 
 
 
 
 
 
 
 
 
 
 
 
 
 
 
 
 
 
 
 
 
 
 
 
 
 
 
 
 
 
 
 
 
 
 
 
 
 
 
 
 
 
 
 
 
 
 
 
 
 
 
 
 
 
 
 
 
 
 
 
 
 
 
 
 
 
 
 
 
 
 
 
 
 
 
 
 
 
 
 
 
 
 
 
 
 
 
 

试题详情

13.如果在别里科夫坟上立一块墓碑,征求一副墓联,请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墓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现实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

(2)谨小慎微,心惊胆战过日子;守规遵矩,诚惶诚恐上西天。

解析 墓联要合乎对联的要求,上下联对仗;同时,墓联要体现别里科夫的生前特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