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5904  405912  405918  405922  405928  405930  405934  405940  405942  405948  405954  405958  405960  405964  405970  405972  405978  405982  405984  405988  405990  405994  405996  405998  405999  406000  406002  406003  406004  406006  406008  406012  406014  406018  406020  406024  406030  406032  406038  406042  406044  406048  406054  406060  406062  406068  406072  406074  406080  406084  406090  406098  447348 

4.下列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请去刻薄,抑侥幸。

请求罢黜那些刻薄的官吏,抑制那些侥幸得官升官的人。

B.恶吏苛刻。

凶恶的官吏对民众十分苛刻。

C.拯立朝刚毅。

包拯在朝,刚强果断。

D.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包拯与人相处不随意苟同附和,不说假话装笑脸让别人高兴。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的意思正确的是(   )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①人们拿包拯的笑去与黄河清水作比较。

②人们觉得包拯的笑与黄河的水变清那样难以见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③只有阎王和包公那里才打不通关节。

④打不通关节的,可到阎王一样的包公处寻求公道。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2.对下列语句中的语言现象判断有误的是(   )

A.不先入之说:主,意动用法。

B.闻者皆之:惮,害怕,畏惧,使动用法。

C.使得至前陈曲直:曲直,形容词作名词。

D.不伪辞色人:悦,使动用法。

试题详情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 ,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 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 :“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吞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 满不持一砚归。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召权知(权知:原为暂时主持某州事务,此为调任某知府的意思)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能,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第归,杀而鬻之:第归,暂且回去。

B.前守缘贡:缘贡,以进贡为缘由、为借口。

C.有犯脏者:犯脏,犯贪污罪。

D.死不得葬大茔中:茔,坟墓,大茔,大坟墓。

试题详情

3.文中“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这一复句,要是给它的译文加上关联词语的话,应当是(   )

A.既然……那么……        B.虽然……也……

C.如果……那么……        D.只要……就……

试题详情

2.“以人之言而知我。”一句译文正确的是(   )

A.根据别人的话才了解了我。

B.根据别人的话才认为我是聪明的。

C.根据别人的话才认识了我。

D.根据别人的话才与我交好的。

试题详情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之,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 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 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 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1.“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一句译文正确的是(   )

A.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

B.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君主的命令吗?

C.送给先生吃,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

D.送给先生吃,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君主的命令吗?

试题详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三十一    1.A   2.B  3.C  4.D

三十二    1.C   2.C  3.B

三十三    1.  A  2..D  3.  B

三十四    1.D       2.D       3.A       4.C       5.B

三十五    1.B  2.A   3.D    4.C 

试题详情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步担干饭

  公子于是置酒大会宾客

   B.执手涕泣而去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京邑之人也

  无以,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随母还齐

某所,母立于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