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012  406020  406026  406030  406036  406038  406042  406048  406050  406056  406062  406066  406068  406072  406078  406080  406086  406090  406092  406096  406098  406102  406104  406106  406107  406108  406110  406111  406112  406114  406116  406120  406122  406126  406128  406132  406138  406140  406146  406150  406152  406156  406162  406168  406170  406176  406180  406182  406188  406192  406198  406206  447348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谈及柳州人民的不幸,评论历代柳州任职官吏。

    B.文章第二段重点突出柳州物产之美,批驳“谈者”“南越偏且远”的言论。

    C.文章第三段以古之官吏的敬业精神勉励李材叔在柳州要大有作为。

    D.文章第四段简叙李材叔兄弟事略,以二李上任为越州之幸。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风气与中州异     B.辄已屈指计归日

    C.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   D.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

试题详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逆自为虑如此    ②越之人幸也夫

    B.①其习俗从古尔    ②为越人涤其陋俗驱于治

C.①彼不知由京师而越   ②则其美巨细可知也

D.①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②岂当小其官而不事

试题详情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曾 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馀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则其美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越与闽、蜀,始俱为夷  故:过去

    B.其风气吾所之    谙:熟悉

    C.今大者一州     专:独断专行

    D.材叔又与其兄公翊同年  仕:做官

试题详情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的一切探索和“发现”,都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B.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我们对野生动物不应保存有任何神秘感。

C.对自然界里的所有动物,我们都要保护其隐私权。

D.藏羚羊、鲸鱼等都已成了濒危物种。

试题详情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野生动物应当和我们人这种特殊的“动物”一样,拥有自己的隐私权。

B.“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兴奋、满足和难以尽述的益处,但却给动物们带来了危险和灾难。

C.从野生动物的保护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必穷究所有野生动物的一切方面。

D.藏羚羊栖息地在南,其繁殖地在北,二者相距一千多公里。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发现”“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足迹的闯入,打破了藏羚羊繁殖地昔日的安谧和宁静,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活。

B.疯狂的偷猎者已经把目光瞄准了藏羚羊,并对它们展开了大规模的猎杀。

C.鲸须价值的发现,使几十万头鲸鱼为此一命呜呼。

D.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发现”若不进行必要的选择和节制,有可能使它们成为濒危物种。

试题详情

“发现”的隐忧

人,是一种有着无穷欲望和好奇心的特殊“动物”,于是,便有了永无休止的“发现”和“发现”后的兴奋与满足。一次次的“发现”,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随之逐步深化。每一次“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难以尽述的益处。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一百多年来,藏羚羊的繁殖地究竟在哪里?一直是困扰动物学家的谜。近年来,多位动物

学家,探险者及一些科考队相继破解了这一谜团,《藏羚羊摄影展》更直观、形象地告诉了人

们,位于远离藏羚羊南方栖息地一千多公里的青海可可西里湖和卓乃湖畔,即是母藏羚羊每

年6月从南方北上,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要到达的繁殖地。

诚然,这些“发现”对研究藏羚羊的迁徙、繁殖及其他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但一丝隐忧也悄然袭上我的心头。在人类“发现”这一隐秘之前,数千只藏羚羊妈妈可以无忧无虑地生儿育女,繁衍它们已经为数不多的种群。如今,由于人类足迹的闯入,打破了藏羚羊繁殖地昔日的安谧和宁静。如果让疯狂的偷猎者得知了这一“发现”蜂拥而至的话,步履蹒跚的藏羚羊妈妈和它们幼小孱弱的孩子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噩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此时,我蓦然忆起一则服装史话。17、18世纪时,为了束腰凸胸,穿着撑起的、状似鸟笼的裙子,成为欧洲女士们的一种时尚。但这一审美趣味却苦煞了服装制造商,用什么来做裙子的支撑物呢?钢丝结实,却笨重;木条虽轻,却易折。就在服装设计师们走投无路之际,忽然传来了一条好消息,有人发现了鲸须的妙用,既有弹性,可以用它来支撑起裙子,又具韧性,任你卧坐屈伸,都不会折断。于是,鲸须成了制衣业的一大支柱,用量剧增,价格飙升。结果,几十万头鲸鱼为此一命呜呼!

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强调和重视保护人的隐私权。有时我想,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是否也应有自己的隐私权。我们为什么非要穷究一切呢?人类似乎应有所选择和克制,不必过多地去探索、“发现”“窥视”、干预它们的生活。也许,给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们留下一些已经少得可怜的隐秘空间,使人类对这些可爱的生命保存些神秘感,可能对我们彼此,都是善莫大焉之事。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1年第7期)

5.下列对题目中“发现”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指科学研究中,对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B.指人们已找到了藏羚羊的繁殖地。

C.指人们对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功用等过多的探究、“窥视”。

D.指人们知道了鲸须可以用来做裙子的支撑物。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学校为全体教师安排了每周一次的学习电脑网络技术的时间。

    B.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提升对复杂的电信产业生态环境的应对能力将是电信运营商在        市场竞争中能否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

    C.在气温突然下降的时候,往往会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患上感冒。

    D.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曹雪芹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近视率平均达40%。照明协会专家指出光污染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未雨绸缪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C.中国传统水墨画因在材料和技法上的与众不同,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然而,古人的巨大成就也成了挡在后辈面前的高峰。正因为如此,今人才另辟蹊径创造出了抽象性、实验性的水墨画。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