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266  406274  406280  406284  406290  406292  406296  406302  406304  406310  406316  406320  406322  406326  406332  406334  406340  406344  406346  406350  406352  406356  406358  406360  406361  406362  406364  406365  406366  406368  406370  406374  406376  406380  406382  406386  406392  406394  406400  406404  406406  406410  406416  406422  406424  406430  406434  406436  406442  406446  406452  406460  447348 

(1)父亲是3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2)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3)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4)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5)"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6)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7)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8)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9)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10)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1).第1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分)   (2)、第1段中"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分)   2.第3段"妻"的"交代"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和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5.4)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发展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际。"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试题详情

4.最后一段文字对全文来说,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6分)

试题详情

3.第五段中,作者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他有什么理由 (6分)

试题详情

2.作者对“南方落雨”和“北方落雪”作了比较,请你归纳后回答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比较的?(6分)

试题详情

3.下面对“世界人口猛增”的原因推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A.煤的开采--减少了对当时阳光的依赖--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为农地--食物供给的大  跃进。

   B.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在食物、热源及其他物质上消耗比每天照在地球  上的阳光所能供给的更多的资源--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C.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发现石油并开始作为能源--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D.石油的发现和使用,用以生产人造纤维(尼龙、人造丝、聚酯)、建栖身之所的树脂,以及塑料--可直接用石油制造衣服,放羊的牧地和棉花田的需求减少--更多的非食物农地可转为生产食物--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试题详情

2.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古老阳光”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老阳光”是人类第一次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

   B.“古老阳光”是约900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煤矿并开始把它当作能源。

   C.“古老阳光”是约在1850年,于罗马尼亚第一次被广泛使用的石油能源。

   D.“古老阳光”是约900年前和约1850年,人们先后发现的煤和石油能源。

试题详情

古老阳光的末日

汤姆·哈特漫著  马鸿文译

   ①大约900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煤就是古时植物垫的最表层--储存了三亿年之久的阳光;经由燃煤,人类第一次能够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

   ②煤的开采减少了他们对当时阳光的依赖,使他们能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为农地,因为他们已不再完全依赖树木作为热源。愈来愈多的农地可以生产更多的食物,因此世界人口就从公元1000年左右的5亿,增加到公元1800年时的10亿人口。

   ③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我们的祖先从此刻开始依赖地球的阳光储蓄户头。周为可使用数亿年前储藏的阳光,他们开始在食物、热源及其他物质上,消耗比每天照在地球上的阳光所能供给的更多的资源;人口增长也超过人类只使用当时的阳光来作为能量及食物来源时地球所能负荷的量。  

   ④如果我们祖先过早地用尽了煤,大自然就会接手控制他们的人口数。相反地,我们的祖先又发现了另一种可攫取的“银行户头”,另一种古老阳光的积蓄:石油。石油是数亿年前沉入海底的植物体因陷于地底下受到压力而形成的。

   ⑤石油,另一种被捕捉的阳光,约在1850年,于罗马尼亚第一次被广泛使用;而真正的盛行,则始于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发现石油时。当时的世界人口仅10亿出头,所赖以维生的根本来源,包括进入农作物和动物牧料的新鲜(即当时的)阳光,以及供燃烧开采自欧、亚、北美洲地底的煤而挖出的古老阳光。

   ⑥石油显然不止是一种燃料,进入20世纪以来,阳光储存的消耗更大了。石油可用以生产人造纤维(尼龙、人造丝、聚酯)、建栖身之所的树脂,以及(几乎可做任何事,包括为这本书打字的键盘)塑料。因为可直接用石油制造衣服,放羊的牧地和棉花田的需求减少,于是更多的非食物农地便可转为生产食物。

   ⑦食物供给的大跃进,使得世界人口猛增。1987年时的50亿人口,已使人类成为地球上总质量最大的生物物种;而于1990年左右,我们成为数量最多的哺乳类,甚至超过鼠类。就代表地球所有可用的食物与能量总和的“净初级生产量”而言,40%以上为人类所消费,此外,我们还使用了50%以上的淡水资源。换言之,地球上其他每一种植物、动物都得为被人类剥夺之后所剩无几的资源而你争我夺。

   ⑧我们已造成了一个资源过度开发而且拥挤的世界。之所以如此,乃是借由消费古老阳光,将之转换为现代食物,再以这些食物供养更多的人。

   ⑨如果没有古老阳光的使用,地球所能维持的人口数约在2.5亿至10亿之间,也就是在石油与煤发现之前地球曾供养的人数;也就是说,若失去了石油与煤,50亿人口将会饿死。

            (摘自《古老阳光的末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1月)

1.对文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约900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

   B.人类第一次能够使用阳光能源。

   C.人们能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为农地,已不再完全依赖树木作为热源。

   D.世界人口就从公元1000年左右的5亿,增加到公元1800年时的10亿。

试题详情

4、年轻时的脚步声与现在的脚步声各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一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