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277  406285  406291  406295  406301  406303  406307  406313  406315  406321  406327  406331  406333  406337  406343  406345  406351  406355  406357  406361  406363  406367  406369  406371  406372  406373  406375  406376  406377  406379  406381  406385  406387  406391  406393  406397  406403  406405  406411  406415  406417  406421  406427  406433  406435  406441  406445  406447  406453  406457  406463  406471  447348 

3.关于文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人一般不是以家庭的名义而是以个人身份参与社会活动,所以西方的家族组织也比较简单。

B.在中外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孝作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伦理精神基础,对家族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关于“孝”在维系家族上的作用,文章是从“延续”和“团结”两个方面来分析的。

D.个人本位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原则,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立起来的。

试题详情

2.下列不属于西方人伦理与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西方社会脱离氏族社会的影响比较彻底,没有形成中国那样的宗法制度。

B.西方文化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影响。

C.西方文化发源于爱琴海地区,那里的初民致力于手工业和商业,经常流动迁移。

D.近代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是个人本位思想。

试题详情

中国文化以家庭为本位,是由于中国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因此,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伦理目标和宗旨。而孝作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伦理精神基础,对于维系家族的延续和团结起了很大作用。从纵的方面,孝可以使家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继志述事、光耀父母与家族。从横的方面,几世同堂的大家族,复杂的人伦关系,也需要一定的伦理规范加以调节,而孝以其敬顺与服从的伦理精神维护了家庭内部的和睦团结,这对于维护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社会的安定和等级秩序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孝是宗法制家族本位的产物和家族伦理的核心。

西方文化发源于爱琴海地区。这里的初民由于受生存环境的限制(希腊半岛多山,夏季气候干旱,不适宜农业生产),很早就致力于手工业和商业,人们聚集在一些城邦中生活,经常流动和迁移。再加上社会政治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脱离氏族社会的影响比较彻底,没有形成中国那样的宗法制度,思想上也没有染上家族主义的色彩。西方的家族组织也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族,子女婚后便离开父母另立,家庭成员各有自己的财产。由于这些原因,西方人一般不是以家庭的名义而是以个人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他们的伦理与文化观念是以个人为本位的,这种文化传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西方文化发端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基督教中就有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从哲学与科学思想的角度,更有强调事物组成部分的“原子论”思想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在中世纪,虽然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但并未完全扼杀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和平等权利的传统。在近代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则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这种自由平等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得到全面体现,如男女、老幼、上下、同辈、同事等等,在父母子女之间也不能例外。              (肖忠群《孝与中国文化》)

1.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伦关系比较复杂,而西方的家庭组织相对较为简单。

B.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而西方文化以则个人为本位。

C.中国人敬顺和伦理精神体现在尊老上,而西方人亲子之间的友爱的伦理精神体现在爱幼方面。

D.孝产生于家族本位,自由平等产生于个人本位。

试题详情

太阳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忠于职守,为地球提供着能量,它的能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催人探索的问题。在相对论出现之前,人们解释说太阳内部物质燃烧而释放出能量。相对论诞生后,则解释为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两种解释使人类面临的抉择将是痛苦的。

然而统一论发现,太阳是宇宙中大规模的统一场场级变化,使得在某一空间区域内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这可以用太阳灶来打比方,聚光镜把太阳能聚焦在某一点上,于是该焦点便产生了一个能量聚焦点。太阳便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这个能量点是来源于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不断变化使得太阳所在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的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其微观辐射模型,正是核外电子能级跃迁的现象,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对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是从整个原子系统上表现出来的。太阳能源的统一论观点使得在这一领域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也得到了完善的统一。

由此可见,太阳并不是悬挂在天空的圆球,而是宇宙运动中的一个闪光点,它闪光也不是因其自身能发光,而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所以我们毫无必要对地球产生菲薄之念,因为地球自身就是拯球自己的真正的“太阳”。

(1)对“这两种解释使人类面临的抉择将是痛苦的”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同时采用这两种解释,其结果将会使人类面临痛苦。

B.  在这两种解释中游移不定,其结果将会使人类面临痛苦。

C.  太阳能源变化规律符合这两种理论中任何一种,人类面临的结局都是痛苦的。

D.  太阳按照这两种理论发展的结果,都会使人类面临的结局都是痛苦的。

(2)下面的说明不符合统一论的观点的一项是(4分)               (  )

A.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个巨大能量聚焦点,即宇宙中一种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

B.  太阳这个能量点,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作用下产生的。

C.  太阳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其所在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D.  太阳是宇宙中统一场场能的变化和太阳区域内能级跃迁共同产生的。

(3)第二段末“这一领域”指的是(4分)                    (  )

A.太阳和地球    B.统一论观点  C.宇宙系统   D.原子系统 

(4)为什么说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说明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地球和太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地球存在,就一定有太阳。

B.  太阳的辐射现象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系统的运动产生的,离开了地球,太阳也就消失了。

C.  从统一论的观点看,太阳和地球的能量都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而地球永远处在宇宙中

D.  太阳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地球在运动就会有太阳,而地球的运动又是永恒的。

试题详情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包括一切科技手段)、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包括一切社会制度)、渴望和追求情感慰藉(包括一切精神享受)这三个基本特征。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和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 和不同的地或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 的出土言语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更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和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

如此说来,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分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摘自《新华文摘》2002年6期,陈炎《“文明”与“文化”》)

(1)下面关于“文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文明是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

B.文明是通过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上层建筑来直辖市人际关系、调节自身感情、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C.文明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的解决程度。

D.人类文明的统一价值标准就是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衡量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就看是否达到真、善、美。

(2)关于“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感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B.  “文化”一词只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是因为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C.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

D.  各个文化本身都是平等的,都包含有人类文明的价值,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3)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文明与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文化决定文明,文明体现文化。

B.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C.  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

D.  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体现出来,文化的外在形式中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4)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食物有无营养、是否卫生是文化问题;是用筷子吃水饺,还是用刀叉吃牛排,是文明问题。

B.  衣衫褴褛、衣冠不整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是文明的表现。

C.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虽然互相排斥,但都能满足人类的终极关怀,因而三教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异,其文明价值是一致的。

D.  资本主义文明程度与封建主义的文明程度是相等的。

试题详情

长期以来,将“装饰”单纯看成是一种“美化”的手段。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影响中国以后,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更将“装饰”和“设计”对立起来,以为“无装饰”或者“反装饰”才是“现代设计”。这种狭隘的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为人所共知。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又肤浅地、表面地将装饰手段运用到创作和设计当中,堆砌古今中外的装饰风格和装饰手段,使作品呈现杂乱无章“非驴非马”的可笑面貌,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外装饰设计当中表现最为明显,生吞活剥“玻璃幕墙”、“金字塔”、“高科技”之类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近些年那种不知所云的“古典风格”、“欧亚风情”更是大行其道,造成了中国装饰艺术发展的重大失误。怎样创建和发展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已经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和设计问题,而成为了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装饰艺术是人们改变旧有事物的面貌使之变化更新的活动,装饰艺术家追求的是“形式美”和“造型美”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装饰艺术是最普遍的艺术形式,装饰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从这一立场出发,有艺术史学者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艺术史。”超越将装饰艺术仅仅看成“形式美”的观念,如何将装饰艺术与造型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注重装饰的传统工艺设计与注重结构和造型的、被称为“无饰之饰”的现代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现代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未来世纪世界的变化、未来世纪中国的变化,无疑将极大影响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研究和思考未来世界的变化,未来中国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中国的艺术和设计、包括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使中国现代装饰艺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又避免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环境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解决的又一重要课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后现代思潮对我国装饰艺术影响的一项是(4分)     (  )

A.  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将“装饰”和“设计”对立起来。

B.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在作品中堆砌古今中外的装饰风格和手段。

C.  在设计中体现“玻璃幕墙”、“金字塔”、“高科技”之类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

D.  “古典风格”、“欧亚风情”成为装饰设计的流行时尚。

(2)下列各项中,对“装饰艺术”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  )

A.  装饰艺术是人们改变旧有事物,使之变化更新的一门艺术。

B.  从装饰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美术史的主要内容是装饰史。

C.  长期以来,将装饰艺术单纯地看成是一种“美化”的艺术手段。

D.  装饰艺术是“形式美”和“造型美”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解决的问题”的一项是(4分)(  )

A.  如何清除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的影响。

B.  如何使装饰艺术和造型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C.  如何使装饰艺术既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又避免其带来的种种弊病。

D.  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环境与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4)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首先要解决对于“装饰”的认识问题。

B.  艺术的发展、装饰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C.  超越东西方的对立,超越传统和现代的对立,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的必由之路。

D.  中国的装饰艺术正处在现代主义向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试题详情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吸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啮,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肉筋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矜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在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

(1)文中画线处“喧闹”一词所强调的意思是(3分)               (  )

A.  莫高窟招引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

B.  莫高窟艺术创作背景生动、鲜活。

C.  莫高窟的雕塑衣饰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D.  莫高窟有足以将人裹卷、消融的艺术洪流。

(2)下列理解不符合第一段画线句子原意的一项是(3分)             (  )

A.  看莫高窟,仿佛听见了千年历史车轮的隆隆声。

B.  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艺术的恒久魅力。

C.  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烟尘滚滚的古战场。

D.  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力与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艺术的洪流中。

(3)对“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民族间的融洽。

B.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人的活力。

C.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艺术的魅力。

E.  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欢乐的生活。

(4)对唐代洞窟艺术创作特点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4分)            (  )

A.  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壮丽无比。

B.  彩塑雕像,生动逼真,呼之欲出。

C.  场面宏伟,出神入化,莫测高深。

D.  魅力无穷,令人燥热、失态欲舞。

试题详情

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是创造作品意境的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是诗歌美学家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一文中提出来的。我们读某一作品,感到其中的形象描军非常生动、具体,能不能说这就是意境的艺术形象呢?不能。因为它只是使读者感到有“象”,还没有使读者感到“象外有象”。凡是有意境的作品,它能够使读者感到在艺术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外,还可在自己想象中萌生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的形象境界,它远远地超出了作品已经表现的部分。“象外有象”中的第一个“象”,是作品已经描写到的切实的形象体;第二个“象”是借第一个“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由读者发挥想象力来获得的,它是没有直接描写的虚幻的形象体,是在已经描写出来的切实的形象体的指引下产生的。这便是刘禹锡在论到意境时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比如画云中飞腾的龙,画家画出露在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使读者由局部的实象想象出腾跃舒卷的全龙整体的虚象。

不但如此,“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如鲁迅的散文《秋夜》着重描写的是枣树的形象。枣树护着底下细小的粉红花,把果实奉献给孩子而默默护盖着他们用打枣的竹竿造成的伤痕,同时不屈地把铁似的枝干刺向黑暗的夜空。《秋夜》所刻画的枣树实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富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甚至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总之,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

(1)“象外有象”中,第二个“象”指什么?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  指读者根据作者的描军而想象出来的虚幻的形象体。

B.  指读者在作者描写的实象指引下产生的虚幻形象体。

C.  指在作者自己的想象中萌生出来的新的虚幻形象体。

D.  指在作品中实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下,由读者发挥想象力产生的虚幻的形象体。

(2)要使创造的作品成为具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最根本的是(3分)         (  )

A.  实象必须非常生动、具体、形象。

B.  实象必须具有或比喻、或暗示、或象征的作用。

C.  实象必须具有指引人萌生虚象的作用。

D.  实象必须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画龙只画出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就能使读者想象出全龙的形象,这是因为“一鳞半爪”的实象具有(3分)                            

   A.比喻作用    B.隐喻作用    C.象征作用     D.暗示作用

(4)联系第二段中对枣树这一实象的表述,选出与“‘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一句的意思最相符的一项(3分)              (  )

A.  凭借具有象征性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B.  凭借描写得生动形象的枣树实象,可以想象出虚幻的新形象。

C.  凭借描写枣树的特征,可以想象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D.  凭借所刻划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一个高大的形象

试题详情

4、文章结尾说:“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人法自然,就要“守柔”,“守柔若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