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278  406286  406292  406296  406302  406304  406308  406314  406316  406322  406328  406332  406334  406338  406344  406346  406352  406356  406358  406362  406364  406368  406370  406372  406373  406374  406376  406377  406378  406380  406382  406386  406388  406392  406394  406398  406404  406406  406412  406416  406418  406422  406428  406434  406436  406442  406446  406448  406454  406458  406464  406472  447348 

2.本文对《大长今》的完整美进行了鉴赏,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    作品的魅力在于同时具备了好看、感动人、启迪人的特点。

B.    作品在好看和打动人后面,一定有启迪人的东西,因而就具有了审美的张力与深度。

C.    作品的完整美来源于创作者的“原创性努力”,即选材的新颖与构思上的巧妙。

D.    作品的“文学性”与“艺术性”高, 与作品体现和宣扬了一种含蓄、温爱、坚执的韩国文化精神及其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自我定位是分不开的。

试题详情

1. 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一句中“工具化”是指过去曾把文学作品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B.    “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一句中的“写什么”指的是选择写作的题材,“怎么写”指的是作品的结构安排。

C.    “所谓‘原创性立意’”中的“原创性立意”指的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在汲取别国民族文化精华时有独立的理解,注重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涵。

D.    “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一句中的“怎么样”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吸引人,感动人,能否给人启迪。

试题详情

3.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已发现在离南极极点只有483千米的山峰上有地衣,地衣是极地植物,因此,北极也可能有地衣存在。

B. 地衣是地球上最耐寒冷、最耐高温的植物。

C. 一些地衣里含有淀粉、酒精、芳香油等物质。

D. 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也能腐蚀玻璃。

试题详情

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地衣中藻类和真菌互相依存,真菌获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藻类靠真菌供给水分、C02和无机盐。如果将它们分离,藻类依然存活,而真菌就会死亡。

B. 地衣中的真菌能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使岩石释放出无机物,以满足地衣生长所需。

C. 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也是地球上最靠南方生长的植物。

D. 地衣的繁殖靠孢子,孢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孢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适当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

试题详情

拓荒先锋--地衣

地衣是植物界中结构奇特、与众不同的一个大家族,它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对土壤的形成起着开拓作用,堪称不毛之地的“拓荒先锋”。

长期以来,地衣的结构都是不解之迷。直到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西蒙·释义德奈尔才揭示了它的奇特结构--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藻类和真菌)高度结合而成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内,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包围藻类,夺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使藻类与外界隔绝,只能靠真菌供给水分、CO2和无机盐。有些地衣中的真菌还可以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释放出地衣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物。若二者分离,藻类能生长、繁殖,而真菌就会饿死。可见,它们是在弱寄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益不均等的特殊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已经存在了近7000万年,是目前生物界共生关系最成功的典范。但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其共生原因。

众所周知,乌龟长寿的秘诀在于新陈代谢缓慢。同样的,地衣长寿的诀窍也是生长极其缓慢。据观察,地衣在一年中也许只有一天的活跃生长期。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南极那些直径已经长到13厘米的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活着的最为古老的生物!而在离南极点只有483千米的一些山峰上,人们也发现了生长得很好的地衣,也就是说,地衣是地球上生长的最靠南的植物。

地衣在全世界有500余属2万多种。地衣具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在我们周围的树干和土壤上,或者是裸岩悬壁中,甚至是高山、极地和沙漠里都有地衣的踪迹。实验证明,地衣能忍受70℃左右的高温而不死亡,在-268℃的低温下放几个小时仍能恢复正常生长。因此,地衣恐怕也是地球上最为耐寒的植物。甚至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放了15年的地衣,沾上水之后,居然还能“死”而复生。

地衣靠孢子来繁殖。孢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而藻类不参与生殖。孢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另一种繁殖方式是地衣上出现“芽体”,这种芽体实际上是几个藻细胞被菌丝裹住,随风飘散,到达适宜的环境里,又可长出新的地衣体。地衣的生长慢得惊人,但寿命很长。人们发现北极岩石上的一小块地衣已有数百岁,而且还将长期存活。

   在大城市虽然很少见到地衣,但它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最熟悉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或“石蕊试纸”就是从地衣中提取的。此外,地衣还应用于许多方面:①药用,②食用,动物饲料,③配制化妆品、香水、香皂等,也可用于卷烟;有的可作染料、指示剂等。

不过地衣也有害处。它能寄生在经济树木,特别是柑橘、茶树上,是寄生虫的藏身地;森林中的云杉、冷杉也挂满地衣,因为它的覆盖影响了光照和呼吸。某些壳状地衣还会生长在古老的玻璃窗上,影响室内光线。因此,我们在利用地衣的同时,还要防止它的危害。

(选自《百科知识》2005年8期,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地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称地衣为“拓荒先锋”,是因为它对土壤的形成具有开拓作用。

   B. 地衣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单一植物,它是藻类和真菌结合而成。

   C. 地衣内的藻类和真菌之间的利益不均等的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已存在了许多年。

D. 地衣生长极其缓慢,这是它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试题详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以“雪”为线索,由雪景写到柳诗,再写到国画,最后回到雪景,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形散神聚。

B.国画中的留白,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作者眼中的雪景纯粹,正像国画中的留白,意境深远。

C.作者看雪,不是单纯看雪景的美丽,而主要是想像、体味、回忆和领略,表现出作者赏雪的独特体验。

D.文章最后一句写雪花落下,“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是写实。因为人的体温高,雪花落下自然就融化了。

E.这篇散文的语言整散相间,雅中有俗,优美流畅,又有节奏,有如诗如画一般的感染力。

试题详情

3.作者赏雪时联想到哪些东西?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散文常有“片言据要”的关键句,有人称之为“文眼”。如果你认为本文有这样的关键句,则请抄下来;如果没有,则请谈谈你对“文眼”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请根据作者对《寒江独钓图》的解读,结合上下文中的句子,写出“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的“闹”字的几种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中国的家庭构成相对稳定,所以家庭成员不一定拥有各自的财产,而是可从父母那里得以继承。

B.家庭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大小是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之一。

C.中国孝道强调的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整合,而西方文化更追求人的自由平等,更注重独立精神。

D.中世纪,虽然以上帝为中心,人的自由意志和平等权利曾受到损害,但中世纪并没有中断西方文化的发展。

五十九

祝勇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是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所以,雪来的时候,我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恬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tx(选自《精美散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