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282  406290  406296  406300  406306  406308  406312  406318  406320  406326  406332  406336  406338  406342  406348  406350  406356  406360  406362  406366  406368  406372  406374  406376  406377  406378  406380  406381  406382  406384  406386  406390  406392  406396  406398  406402  406408  406410  406416  406420  406422  406426  406432  406438  406440  406446  406450  406452  406458  406462  406468  406476  447348 

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

  答:      

试题详情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   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   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D.   荧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七十三

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试题详情

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此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   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反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   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横亘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   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试题详情

1.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具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 生物发光指的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试题详情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的碰撞和转变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 

D、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

七十二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绿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组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较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生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很度地粟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受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社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晦,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它全看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任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诚,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的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醉来参与,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光负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适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试题详情

2、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A、 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 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C、 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

D、 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试题详情

1、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

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试题详情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

   A.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B.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的海底,这与其金属元素供应源和生长机理密切相关。

   C.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气体,能将海中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析出,形成锰结核。

   D.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不同,体积大小不一,彼此相差很大,因此无法估计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试题详情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锰结核含有锰、铁等20多种金属元素,它的表面有许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

   C.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本身是盐      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试题详情

1.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