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但要注意选好两条线索的结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想起了爸爸
蒋励
上课的铃声响了,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这时,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第三课是一篇散文《背影》,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上课前,这篇课文我看了好几遍。那个步履蹒跚、行动艰难的父亲的背影总是浮现在脑海中,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虽然没有高大的背影,也没有温柔的笑容,但他对我的爱却很深很深。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总是来去匆匆。他白天上班,晚上又要研究学问,往往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埋头工作。他太忙碌、太疲劳了。每天与书本为伴,没有时间和我促膝长谈,可百忙中,他却总忘不了为我做点什么。因此,每天早晨上学前,我的水壶里总会装满开水。记得小学升初中前的一次模拟测验,我由于粗心大意没取得理想的成绩。妈妈气得骂了我一顿,可爸爸却拦住她说:“算了吧,既然错了,骂也无用,下回改正也不晚。”那天,妈妈的骂没有使我哭,可听了爸爸的话,我却背地里流下了眼泪。 老师开始讲课了,她从作者生平到词语到段落一一讲了一遍,接着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带感情朗读课文。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我越听越感到不安,为什么他读得这么生硬?一字一顿,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好像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家事! 不,不是这样的!我听着,在心里说。此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多么希望老师能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倾吐出来。 终于,老师要求朗读父亲买橘子那段课文了。我咬了咬嘴唇,郑重地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激动得连握着书本的手都在颤抖。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个蹒跚的父亲的背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爸爸也是这样爱我的。记得升中学考试那天早晨,他忙得又是为我准备文具,又是给我灌开水,还煮了两个鸡蛋让我带上。我开始还觉得多余,考试只花了两个小时,煮鸡蛋干什么?吃过早餐,我也来不及向爸爸告别,就匆匆出了门。走出不远,我一回头,看见爸爸站在阳台上正目送着我。他的目光充满了对我的爱怜与深情。这时,我心中顿感一阵激动,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爸爸见我回头,挥了挥手说:“快走吧。”我连忙低下头,加快了脚步,在他的目送下渐渐远去。当我走出很远,再次回望时,爸爸的身影仍然伫立在阳台上,只是变得模糊了。 ……我的声音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呜咽了。我努力不让积在眼中的泪滴落下来,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教室里很静很静。我轻轻地坐了下来,心里想,回家后,我也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作文,写出爸爸那颗深深爱着我的心。 三、往事叠套法 用回忆的方式叙事,往往能防止作文单调,如果把两个往事的回忆叠套起来,则更显不俗。但要把时间或空间的转换交代明白,来龙去脉说清楚。
第一课
宋玉 湖北黄冈中学
我转学了。今天是我在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夜晚,我犹豫了好久,还是决定给吕珊写封信: 吕珊,你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天的那件不愉快的事吧。请原谅我伤害了你的自尊心…… 信才开头,我就写不下去了,泪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面前的信纸上,今天早上第一节自习课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上课铃刚停,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告诉我们在一节课内要做完。我连忙拿出作业本,工工整整抄下来。前面四道题很简单,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惟独第五题,我冥思苦想,怎么也做不出来。于是,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同桌:“这道数学题怎么做?” 他正在看作文选,只是瞟了我一眼,轻声说:“我也不会做,你去问秦昕吧!”说着用手指了一下前方。 我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是第一组第二排的那个同学。谁知问他时他头也不抬,说:“不知道。你去问高原,他数学‘厉害’着呢!” 我又来到高原的座位旁边,轻轻地把作业本放在他桌子上,小声问道:“第五道怎么做?” 他正在做课外习题,见有人打断思路,很不高兴,拿过本子,很快看了看题目,没好气地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我的心猛一颤:这不是我说过的一句话吗?是什么时候说的? 哦,想起来了!那是去年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忽然听到有人小声叫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吕珊--一个插班生。 吕珊轻声说:“这道题怎么做?”我没好气地拿过本子,说道:“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随手在稿纸上画了几笔,把作业本推给她,“就这么做!” 吕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回到自己座位,没过一会儿,来到我座位边,说:“我的得数怎么跟的不一样?” 不一样?我仔细检查了计算过程,没错。一定是吕珊错了。真是榆木脑瓜,老是浪费别人时间!我皱皱眉尖,拿过她的作业,扫了一眼,错误被我发现了:“你看你,这么简单的除法计算都不会,你是怎么考上中学的?” 她看了我一眼,默默地拿走了自己的作业本,回到座位上。我隐约看到她的眼睛里有两颗亮晶晶的泪珠。 “哎,你懂了没有?就这么做!傻站着干啥?”我没有理睬高原,拿着作业本,回到自己的座位。真没想到,时隔一年,曾经叫吕珊难堪的一幕,竟然在我身上重演了!我用手绢擦干了眼泪,继续写道: 吕珊,我也碰到了这样不愉快的事。这是生活给我上的第一课,它告诉我: 一个人立身行事,应该像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篇末点出所叙人或事的意义,或其中蕴含的哲理。点睛之笔不在多,而在乎精。“龙”要画活,“睛”要点准。 世上最珍贵的
傅林江
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答案或许有很多种。但当看到余晓燕姐妹俩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那热泪盈眶的模样,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许多。望着那两张红红的通知书,我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思绪似乎也随着那鲜艳的红色慢慢地荡漾开去…… “妈妈,让我们读书吧!妈妈,让我们读书吧!”当得知家里实在无力供她们读书时,姐妹俩泪流满面,一齐跪在母亲跟前苦苦哀求。 “读书”,在我们这些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眼里,是那么普通的一个字眼。但对余晓燕姐妹来说,却是多么珍贵的一个机会啊! 余晓燕姐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抚育着他们姐妹俩,生活异常艰难。 为了读书,余晓燕姐妹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她们步行几里路去学校。想看书,但又买不起电筒。于是只好早上三四点就爬到高山上,借着微弱的月光苦读……傍晚回到家又要扫地、做饭、喂猪、放鹅……尽管十分辛苦,但她们却感到非常快乐。好像有书念,对她们来说,已经是令人满足的事了。 但命运之神似乎和她们作对。余晓燕姐妹的母亲上山时不幸被毒蛇咬伤了,家中的两头老母猪因无人照料又相继死去,接踵而至的空难使她们陷入了困境。 但余晓燕姐妹俩没有屈服,她们昂起头,坚强地从母亲肩上接过了生活的重担,向命运之神应战。她们默默地干活,冒着大雨上山采草药,推着小车送母亲到医院看病……她们始终没有叹一口气,没有流一滴泪。 母亲的手或许是柔弱的,但集体的手却是有力的、温暖的。在政府和人民的帮助下,姐妹俩终于重返校园。而且在自己的努力下,还分别考取了高中和幼师。 我永远也忘不了姐妹俩热泪盈眶,把通知书紧紧贴在胸口这个感人的情景。在余晓燕姐妹俩眼里,最珍贵的,不是美丽的衣裳,不是喷香的饭菜,不是豪华的别墅,而是读书求知啊!
3.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空格内,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蓬门今始为君开。__________,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答案:(1)花径不曾缘客扫 盘飧市远无兼味 (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3)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
4.素材积累: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生活的舞台上,有的人像一幅油画,诠释着特有的瑰丽和无比的辉煌;有的人如一条小溪,流淌着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有的人似一片败叶,演绎着飘零的无奈和沦落的悲哀……
国光中学2006届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强化训练十
3.请你为学校“读书节”拟一则广告词,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说这则广告词的特点。
广告词:
特点:
答案:广告词:人生有涯,读书无边
特点:这则广告从读书对人生涵养的作用入手,用对比的手法、整齐的句式,提醒人们生命短促而书海浩瀚,当抓紧有限的生涯多读书,开拓视野,提高修养。
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⑴ 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⑵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⑷ 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⑸ ,自知者明。(《老子》)
⑹ 非澹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篇》)
⑺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答案: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⑵无边落木萧萧下 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⑸知人者智 ⑹非宁静无以致远
⑺俯首甘为孺子牛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