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40万亩高产、标准化的甘蔗林、全国最大的10万亩剑麻基地、15万亩四季飘香的水果,广东农垦的糖产量占全省的一半 。
B.“还是短信来得方便。”揣起手机,武贵清告诉记者,天气预报可以从电视上看 。
C.理想新农村:李健宇认为: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街道整洁、道路更加宽阔 。
D.编制建设新农村的规划一要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二要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重在建立一种适应现阶段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工作机制。三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把“面”放在“点”的前头,是因为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的思维指向常常是先落脚于“面”,再挪步于“点”:前者的语言形式表现为一个词或短语,后者表现为围绕这个词或短语而构成的一个句子或数个句子。例如,在话题作文“责任”中,“责任”就是一个“面”,它笼统且跨度大;而围绕“责任”构成的以下三个句子就是“点”:1、人类社会共同承担着发展经济、维护和平、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责任;2、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3、孝敬并赡养父母和抚养并教育子女是家庭责任的主要内容。
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作文中将“面”化为“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反映了布局谋篇中由模糊到明确、由笼统到具体、由轮廓到成形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方法很像小学生做“造句”的作业,如上述的“责任”就是一个用来造句的词,句1、句2、句3就是用它造的句。这种“造句”法的优点是,不仅规范了文章的思路,使行文有的放矢,而且使文章的立意没有“跑题”的后顾之忧。
高考作文当然不仅仅受以上四对关系的支配,但谈到构思,这四对关系不容回避。
不能误以为这个问题重复了上述第二个问题。形象性固然属于表层的范畴,但表层绝不仅限于形象性;同样,抽象性虽属于深层的范畴,但深层绝不仅限于抽象性。通俗地讲,表层和深层的问题是探讨形象和抽象的档次问题。例如,对话题作文“生活中的民族文化”这一题目的写作,学生就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联想的表层和深层的差别。第一层次的文章只是笼统地写了生活中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现象,大体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节日文化等。第二层次的文章除回答上述问题外,还稍微探讨了一下生活中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来历,如川菜为何麻辣、粤菜为何清淡;再如中国服饰与娱乐道具为何以红色为主调等等。而第三层次的文章则是体现深层者。它的一般表现是,鲜明生动地写出一种或一类文化现象(绝不贪多求全以致散而杂),在此基础上不仅写出这种(类)民族文化的内涵及渊源,而且还写出它所反映的民族性格特点(深度就在这里)。如有学生写中国建筑中的水文化,在公共园林或私家庭园中,流水总是以平缓静流或以居高下泻的形式出现,它体现了这个民族喜欢平实沉稳、追求低调处理世务的特点,与西方建筑中司空见惯的喷泉由下往上激涌喷射而体现的个性张扬形成鲜明对照。
执笔茫然而无可言者往往犯以下两类错误之一:或由 A画面想到 B画面,再由 B画面转辗到 C画面,从形象到形象,周而复始却想不出个明晰的道理。或由一个道理想到另一个类似的道理,再由这个类似的道理引申出另一个毫无新意的道理,从抽象到抽象,徘徊轮回而跳不出那干巴巴的几条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由形象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例如,在构思话题作文“感受奥运”时,我们由奥运赛场滚动的电子广告、形形色色新奇的运动器械、等级分明的颁奖仪式等形象画面,抽象出奥运会具有促进传媒发展、刺激科技进步、振奋民族精神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再如我们由不同国家和各色人等的运动员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随枪声冲出跑道的形象画面,抽象出奥运会体现出的民主平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文化价值等,这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和谐统一是作文的最佳境界。
这里说的联想,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科幻式的随意想像,而是指根据高考作文题目的表意指向所进行的拓展性思维。这种思维无一例外地带有相似性和相关性的特点。例如:面对话题作文“准考证的启示”,考生想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凭证的世界里,会员证、驾驶证、身份证、营业证、结婚证等各种证件细微地体现着社会关系”,这是联想的相似性;考生想到了“人生处处是考场:有形的考场,无形的考场;人们在这形形色色的考场中,制约并锤炼着着自己”,这是联想的相关性。
上述联想的相似性(由准考证想到其他证件)和相关性(由准考证想到各类考场)要使读者---确切地讲是阅卷者感到自然和谐,必须与高考作文题目的表意指向有紧密联系,即联想源(准考证)与联想点(其他证件和考场)的紧密联系。检验其紧密与否的方法很简单,如果随意更换一个联想源而联想点依然与之搭配和谐,说明这种联系并不紧密;反之则值得肯定。如上述题目有人写丢失了准考证,从而想到“失去的才知珍贵”;这种联想非常牵强,因为丢失了其他东西也完全可以使人得到同样感受。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颖--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玉。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闪耀独特的美丽光环。
“故事新编”--话题作文构思一法
所谓“故事新编”,是写作话题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在百花齐放的高考作文中,“故事新编”这一类作文争奇斗艳,最惹人注目。比如,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作文,出现了《爱因斯坦复活之后》、《堂·诃吉德新传》、《火星拯救行动》(此文是翻新电脑游戏《帝国时代》)等。2000年以4个几何图形做“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出现了《红楼选美记》、《谁是打虎英雄》、《宝玉的困惑》、《三国英雄开会》、《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一类优秀作文。天津一考生写的《阿Q正传》竟得满分。无独有偶,2001年依“诚信”为话题作文,江苏又有一篇《阿Q新传》,还是得满分。一个阿Q,可谓见仁见智。2001年,广西日报一次刊出6篇高考佳作,就有3篇“故事新编”类,《南国早报》刊登的也有一半是这类作文,如《西游记新编》、《赤兔之死》、《朱贵开店》、《刘备访友》等。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出现了《刺秦》、《〈小重山〉后的选择》、《选择:在泰山与鸿毛之间》、《昭君的选择》等满分作文。2003年同样出现了这类佳作,如《既生“亮”,何生“关”“张”?》、《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楚王的忏悔》、《宝钗鸣冤》、《陷阱》、《水浒论杂》等。 “故事新编”,好就好在它翻了花样,出了新意,使文章显得底蕴丰厚、幽默风趣、神思飞扬,令人耳目一新。有专家曾点评说:“《刺秦》、《赤兔之死》、《西游记新编》诸篇,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造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你一经细读,便油然生出赞美之情。也有专家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认为此类文章展示了“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高考、进而在素质教育中的分量”。可见,“故事新编”是被专家看好的一种构思方式。 写“故事新编”这类作文,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离谱了?凡“故事新编”,必须熟悉“故事”,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故事新编”的起始点是一个“旧”字。必须借助部分原有的故事因素,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的发展脉络等;一般不必另起炉灶,目中无“古”。比如演绎阿Q,只能塑造一个半新的阿Q(如其行为、语言新颖而精神本质不变,或者反之),一个能为读者所认同的阿Q,不要塑造一个全新的阿Q,一个徒有其名的阿Q。 二是一定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三国英雄开会》,让三国英雄刘备等人对阿斗进行评点讨论。“阿斗的江山--白送”、“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阿斗已成为懦弱无能之人的代名词,历史悠久。作者却拎出这一个人物加以讨论,三国英雄见仁见智,对阿斗无能的外因、内因作出了相当全面的分析,各人的分析又具有各自经历、各自性格特点,“会”开得有声有色,新编的故事既与原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作者的创造。可以说,“新编”是写好“故事新编”作文的灵魂。 总之,“旧”就是强调写熟人,“新”就是强调写“陌生的熟人”。同时,大家在运用“故事新编”写作时,要忌一个“乱”字。完全无视话题题意,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严肃不足,油滑有余,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准备高考的同学们,不妨大胆的尝试一下“故事新编”吧!
高考作文构思指导
从高考出发,作文过程最好分为这样三个阶段:构思阶段、起草阶段和改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若干作文技巧。 本书对于作文技巧的认识,是宏观把握和精心提炼古今中外文章写作理论方法的升华。选取最为简炼实用的几个技巧来阐述。技巧原是溶于动态的生命中的(因此是高妙、模糊和动态的,也就难以彻底认知),为了学习只好把它们与生命剥离开来,--我们要明白这一点,以便于学习抽象的技巧认识后再把它们归回自身生命的具体运作中。 一、写作辩证法 写作方法有三个辩证统一的层次:辩证方法、写作手法和一般方法。 1.辩证方法。生命及大脑如宇宙一样奥妙无穷,只有一种理论及方法粗线条地勾勒了它,这就是辩证法。文章是一个精神的生命,同样只有辩证方法技巧才能写好它。我们熟知的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及历史求证法,都是实证科学知性思维方法。这种科学方法以有限的工具行为,以某种实践目的作为规律和尺度。目的的实现成为最高原则。知性思维方法,常常在非此即彼的逻辑中陷入偏执和迷误,将统一的活生生的生命和自然予以意义的规定。而辩证法是根本的方法,是一切方法的灵魂。 具体地说,作文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作文辩证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分为不同的类别。从主客体关系上有主观与客观,有我与无我等;从构思上有形与神,虚与实,大与小,藏与露,全与不全,抽象与具象,有限与无限,似与不似,单纯与复杂,夸张与写实等;从表达上有疏与密,曲与直,断与续,出与入,正与反,抑与扬,巧与拙,生与熟等;从风格上有华丽与朴素,自然与雕饰,强烈与冲谈,阳刚与阴柔、沉着与飘逸等。 选择对于高考作文有直接作用的重点辩证技巧解释如下: (1)有我与无我。我,是自我意识。无我,是对自我的超越,而非取消个性。无我,一是指忘我,即心灵自由驰骋,和外物交融在一起,达到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二是指大我,在说我的时候其实是在指国家、民族和时代。有我才能真诚,有个性。无我才能不受限制有普遍感和历史感。高考作文大多数是要有我的,采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要注意的是,要争取无我,即写出普遍的意义来。 (2)有限与无限。有限指具体的文字(高考大作文一般在600字以上,小作文一般在200字以上);无限指语句及作文的内涵。关键是写好有限。 (3)虚与实。实是通过对客观形象的描绘而直接传达出来的信息。虚是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而间接获得的信息。虚实结合一是化实为虚,如“化景物为情思”,二是化虚为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运用比喻。 (4)小与大。小与大指的是描写对象的大小。要以小见大, 2.写作手法。可以说是比较大的方法,在科学上称为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在文学上称为某种流派手法。 (1)科学文章写作法。 以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及历史求证法为主导。这种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符合这种方法的理论认识,便是科学的学科。不符合这种方法的理论认识,如东方的凭借直觉领悟而产生的艺术化论文,只能说是科学的认识,不能称得上学科。古代东方的论文,明确地使用大量的比喻,即运用喻证法,而在科学论文中喻证法只能是次要的一种方法。科学论文起码要有模式化的三段式结构,形成学科专著更要有一套独立的体系。 这种方法主要表现为运用逻辑方法进行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全部推理过程,首先要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形成正确的概念,再用准确的概念进行恰当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 一是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它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从人类认识史来看,科学及社会的进步主要运用了归纳法。而封建社会却把演绎法推到不可动摇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例证法即举例法,就是运用归纳推理。说服力很强。引证法就是运用演绎推理;人所周知的定论,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是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一个事物分解成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分别加以研究。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再综合起来。西方科学思维传统善于分析。东方思维传统着重已成的综合。其实,两者应当辩证统一,先后有序。因果分析法,遵循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是分析和综合的具体运用。 三是具体和抽象。具体是指客观存在着的或在认识中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整体,是具有多方面属性、特点、关系的统一。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中被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科研认识的规律是,首先从具体到抽象,而更高的认识还要从抽象到具体。由于抽象是对具体各个部分的单独考察,具有相对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因此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由抽象上升到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的方法。这就要把获得的各种简单概念,结合具体事件,作系统而周密的综合考察,探寻出事物各方面之间的内部联系,达到具有多样性、统一性的具体。这个具体是综合各方面的具体,是综合各方面的统一体,是高级理性的具体认识。 历史求证法,是科学发展中形成传统的一种材料选取方法。目的是要取得最为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来进行论证。培根的实验学说非常推崇实验取证的方法。可以分为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这在高考作文中是很难清晰运用的,但其论证方法建立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的简单运用。 (2)文学作品创作法。 文学作品的中心方法是选择形象。意象,又称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统的细胞。意--人的意识(包括情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审美需要和认识需要),最终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作者个体生命的投射和表现。象--客观事物,外在于作者,但最终为作者生命本质所对象化。两者结合成为意象,而两者成分的多少及关系的隐显疏密等造成了两种基本上的文艺创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义和重象的现实主义,也成为表现论和反映论的渊源。文学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创作流派。它们的手法往往是对某种一般方法的扩大,如浪漫主义对夸张和现代主义对荒诞的发展。 3、一般方法。应试者都学到了不少,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大量的是修辞种类。如比喻、对比、夸张、烘托、线索、照应等等。 方法在写作实践中的熟练运用,就是技巧。因此,技巧可以说是个人性的,是在写作实践中的领悟和惯性。古人有所谓“大匠能喻人规矩不能使之巧”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在高考作文过程中,最好不要刻意追求。 二、灵感信息法 在起草之前和起草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灵感。在起草之前产生的灵感,可以称为整体结构灵感,是产生文章整体的契机。而在起草中间产生的灵感,不断涌现,可以称为部分灵感,或灵机、灵气等,是形成文章实体的生机。 灵感,是最高级生命刹那间独创性极强的表现,它是在人脑意识层面积聚大量信息并有潜意识中隐信息随时涌出的可能之后,往往在巨大的情绪高涨的推动下,或者在理性约束力大大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一个途径不一的关键信息的加入,所有信息迅速沟通形成一种创造性有机体。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灵感是建立在思维势态和大量信息的必然性上的偶然性,正如梦一般难以再现。作者必须在灵感出现时,快速地记录下来。 高考作文同样需要灵感并会产生灵感。考生意识中积聚了大量作文信息,如作文知识方法、范文、试题要求等。考生的迫切需求是:怎样形成一篇作文的雏形,即产生以立意为核心的恰当结构。在巨大的压力和情绪下,忽然会有一个关键信息出现,于是,所有信息都迅速组合成一种自己感到吻合高考需要的精神生命体。这时,会伴随有一种豁然贯通、轻松愉快的感受。 产生灵感的关键信息,途径不一,大致可以分为: 1. 外界信息。如牛顿思考时落地的苹果。高考中极少。从考场情 景写起的作文,应当说是在这种信息的作用下产生的。 2. 思维信息。在紧张思索中,潜意识的大海里突然跃出一个信息, 使已有的多种信息一下子沟通,形成一个创造性整体。柯岩一直想写一首怀念周总理的诗,感情十分真挚,但却苦于构思平常,“突然,我想到我们的民族有一个为逝者喊魂的习俗……”于是,《周总理,你在那里? 》这一反映全国人民心声的绝唱诞生了。这是高考作文常见的信息种类。 3.启迪信息。郭沫若说他创作是“先看大家之作”,目的是得一点“暗示”,促进“兴趣”。 他还坦率地说:“我有一个秘诀,就是多看作品,用人家的构思,套自己的生活。”欣赏郭诗,多方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他向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借鉴摹仿或者说从中提取启迪信息。许多作者还从别的艺术意象中找启迪信息。诗人白居易从音乐中获得灵感,写出《琵琶行》。这在高考作文中也常见--很快想起一篇类似文章。 4.自由信息。来自于潜意识,与思维信息不同的是它是在意识放松控制或受到麻庳时如做梦或酒醉出现的。
高考作文必须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面临如何处理涉及构思的几对关系的问题;正确处理这几对关系,对作文的成功至关重要。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得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遮住和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温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