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378  406386  406392  406396  406402  406404  406408  406414  406416  406422  406428  406432  406434  406438  406444  406446  406452  406456  406458  406462  406464  406468  406470  406472  406473  406474  406476  406477  406478  406480  406482  406486  406488  406492  406494  406498  406504  406506  406512  406516  406518  406522  406528  406534  406536  406542  406546  406548  406554  406558  406564  406572  447348 

15.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意思答对即可)

试题详情

14.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意思答对即可)

试题详情

19.(5分)

  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试题详情

18.(6分)

  (1)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2)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试题详情

17.(6分)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试题详情

16.(4分)

  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试题详情

20.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  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21,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  结合原文赏析;(2分)

以上四题,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详情

19.“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