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752  406760  406766  406770  406776  406778  406782  406788  406790  406796  406802  406806  406808  406812  406818  406820  406826  406830  406832  406836  406838  406842  406844  406846  406847  406848  406850  406851  406852  406854  406856  406860  406862  406866  406868  406872  406878  406880  406886  406890  406892  406896  406902  406908  406910  406916  406920  406922  406928  406932  406938  406946  447348 

15.在文中,作者就如何对待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明确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4. 作者为什么说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3. 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中秋文化仍应体现我们民族与国家对自身的认同和自豪感。

试题详情

中秋的中国含义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

12. 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分)

A. 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 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C. 由于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中秋佳节的传统色彩已经荡然无存。

D. 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在对待中秋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还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

E. 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F. 中秋佳节带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烙印。

试题详情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 难》)

(2)奚以知其然也?              ,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早前下发通知,明确要求自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B.据市各大旅行社的资料表明:天气转暖后,游客至少增加三成,往北方雪景线路出现火爆正在恢复。

C.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6﹪,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部重点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较高涨幅

D.如何看待日本那段侵略历史及其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原则问题。

试题详情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派出的兵团男女队都是强强组合,人才济济,我队终于因人成事,稳拿冠军。

B.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住几辈子的。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想要取得变化和进展,必须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用耐心积累变化,以努力争取进展。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