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7241  407249  407255  407259  407265  407267  407271  407277  407279  407285  407291  407295  407297  407301  407307  407309  407315  407319  407321  407325  407327  407331  407333  407335  407336  407337  407339  407340  407341  407343  407345  407349  407351  407355  407357  407361  407367  407369  407375  407379  407381  407385  407391  407397  407399  407405  407409  407411  407417  407421  407427  407435  447348 

5.从欧阳修回答别人的问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这段话分为两部分,一是什么叫“宽”,一是什么叫“简”,这正是他的从政原则。本题答案为“宽”和“简”。

参考译文: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之初,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他禀性刚烈强劲,见义勇为,即使明知前面有危险,也会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再三被放逐,以致颠沛流离,但仍然意气自如,初衷不改。被贬夷陵时,没有自我消遣的办法,于是就拿来前任的旧案卷,反复审视发现颠倒是非错判误判的情况不可胜数,于是仰天长叹道:“荒凉偏僻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怨案之多就可想而知了。”从此,审理刑事案件时不敢再有大意。会见读书人时,也是只谈政事,不谈文章。他认为文章只能使自身受滋润,而政事却牵涉身外之物。欧阳修曾担任好几个州的地方长官,他不求政绩,不求声誉。为政宽缓简便,不骚扰百姓,所以他所到的地方,百姓都觉得很便利。有人问:“为政宽缓简便,事情却不荒废松弛,这是什么缘故呢?”欧阳修回答说:“以放纵为宽缓,以疏略为简便,那么政事就会荒废松弛,百姓也会受其害。我所说的宽缓,是指不对百姓苛刻催迫;我所说的简便,是指办事不繁琐罢了。”欧阳修早年丧父,母亲曾对他说:“你父亲为官时,常常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为什么叹气,他说:‘这是个将判死刑的案件,我试图保全他的性命,却不能办到。’我问:‘性命可以设法保住吗?’他回答说:‘(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我经常为百姓求生路,他们尚且免不了一死,世上的许多官吏是却常常是想让他们去死呀。’他平时常用这些话教诲他的弟子,连我都熟记在心了。”欧阳修听后一生都奉行父亲的教诲。

试题详情

4.“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一句,重点要理解“烛”、“治”、“废”三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烛”名词活用为动词,释为“点上蜡烛”;“治”的宾语是“官书”,应释为“处理”;“废”有“废弃、停止”之意,这里应释为“停下来”。这一句译为“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第二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重点要理解“恨”的意思。“恨”在古汉语中表示“遗憾、不满意”,不表示“仇恨、怀恨”。这一句译为“(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试题详情

3.划线部分可以从“犹”、“而”这两个词来断分,三个句子是“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试题详情

2.“止”释为“只,仅”;“狱”释为“罪”或“案件”;“平居”就是“平时”的意思。

试题详情

1.醉翁。

试题详情

5.欧阳修为官从政的原则是□和□。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译文: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译文:              

试题详情

3.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       

(2)       

(3)       

试题详情

2.写出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文章止于润身(  )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其平居教他子弟(  )

试题详情

1.修始在徐州,号□□,晚更号六一居士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