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7247  407255  407261  407265  407271  407273  407277  407283  407285  407291  407297  407301  407303  407307  407313  407315  407321  407325  407327  407331  407333  407337  407339  407341  407342  407343  407345  407346  407347  407349  407351  407355  407357  407361  407363  407367  407373  407375  407381  407385  407387  407391  407397  407403  407405  407411  407415  407417  407423  407427  407433  407441  447348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试题详情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 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试题详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试题详情

150.李广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试题详情

5.D(最后一段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与鄙人的例子作比较,说明所取东西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智慧有精深和底下之分。)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 

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五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举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再拜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奉献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达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试题详情

4.A(①孙叔敖的做法说明他很有智慧。②同样说明孙叔敖很有智慧。③是说郑国的国君缺少智慧,不符合题干的要求。④五员的行为说明郑国是一个无“知”之国。⑤这与“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无关。⑥指“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这正是“其知弥精”的表现。)

试题详情

3.B(A上一句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释为“从”,下一句的“于”也是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为“比”。B中的两个“因”意义和用法相同,都作副词,解释为“于是,就”。C上句中的“之”用作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下句的“之”也作结构助词,但它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上句中的“以”作介词,起提宾作用,译为“把”,下句中的“以”用作连词,解释为“以致”。)

试题详情

2. A(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五员”,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楚国”,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五员”。)

试题详情

1.C(A中的“宝”用作动词,是意动用法,解释为“把……看作宝物”,现代汉语中不用作动词。B中的“刺”解释为“撑”,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意思。C中的“受”古金义相同,都是“接受”的意思。D中的“去”解释为“离开”,现代汉语中的“去”义项要多得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