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7267  407275  407281  407285  407291  407293  407297  407303  407305  407311  407317  407321  407323  407327  407333  407335  407341  407345  407347  407351  407353  407357  407359  407361  407362  407363  407365  407366  407367  407369  407371  407375  407377  407381  407383  407387  407393  407395  407401  407405  407407  407411  407417  407423  407425  407431  407435  407437  407443  407447  407453  407461  447348 

5、(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试题详情

4、A(A项错在对屈原性格理解偏差,屈原的性格不是自命清高,而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试题详情

3、A(A项中的“客死”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都是指“死在他乡”。B项中的“至于”在文中的意义是“到”,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连词;C项中的“颜色”在文中的意义是“脸色”,此外,“颜色”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指“女子的美貌”,在现代汉语中是“色彩”、“厉害”;D项中的“形容”在文中是名词,译为“身形容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动词,解释为“用言语去描述”。)

试题详情

2、C(A、B、D三项都是被动句式。)

试题详情

1、D(D项中两个“见”都表示被动。A项中前一个“贤”是形容词,译为“贤明”,后一个“贤”是名词,译为“贤明的人”;B项中前一个“举”是动词,译为“任用”,后一个“举”是副词,译为“全、都”;C项中前一个“故”是连词,译为“所以”,后一个“故”是名词,译为“原因”。)

试题详情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试题详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屈原)博 闻 强 识 明 于 治 乱 娴 于 辞 令 入 则 与 王 图 议 国 事 以 出 号 令 出 则 接 遇 宾 客 应 对 诸 侯 王 甚 任 之 上 官 大 夫 与 之 同 列 争 宠 而 心 害 其 能 怀 王 使 屈 原 造 为 宪 令 屈 平 属 草 未 定 上 官 大 夫 见 而 欲 夺 之 屈 平 不 与 因 谗 之 曰 王 使 屈 平 为 令 众 莫 不 知 每 一 令 出 平 伐 其 功 以 为 非 我 莫 能 为 也 王 怒 而 疏 屈 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