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7306  407314  407320  407324  407330  407332  407336  407342  407344  407350  407356  407360  407362  407366  407372  407374  407380  407384  407386  407390  407392  407396  407398  407400  407401  407402  407404  407405  407406  407408  407410  407414  407416  407420  407422  407426  407432  407434  407440  407444  407446  407450  407456  407462  407464  407470  407474  407476  407482  407486  407492  407500  447348 

2.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笃志研究  ②坐下著足处  ③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  ④毁淫祠百余

A. 笃:坚定  著:zhù附着  屏:píng摒弃 淫:惑乱的

B. 笃:忠诚  著:zhuó附着 屏:píng摒弃  淫:滥设的

C. 笃:坚定  著:zhuó踏  屏:B.ǐng除去  淫:滥设的

D. 笃:忠诚  著:zhù踏   屏:B.ǐng除去  淫:惑乱的

试题详情

1. 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 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 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 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 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试题详情

118.曹端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试题详情

7. C.(“异之”是认为他异。意动用法。“耸然”是惊奇的样子。方山子引起作者惊异的是他当前的表现,而不是他少时的行为)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在光州和黄州之间山里隐居的人。他年轻时向往并学习汉朝侠客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讲义侠的人都敬重他。年纪渐渐大了,改变从前的志向和行为,努力读书,想凭借这条道路在当代大干一场,可是始终碰不到机会。到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山里的一个名叫岐亭的小镇上,住草屋,吃蔬菜,不同社会接触;放弃原有的车子和马不乘坐,毁坏原有的帽子和衣服不穿戴,平时总是步行往来。山里的人没有谁认识他,看见他戴的帽子方方地耸起,而且很高,猜测说:“这莫非是古代方山冠的老式样吧!”因此都叫他方山子。我降职外调到黄州,路过岐亭镇,刚巧碰见他,吃惊地说:“哎呀!这是我的老友陈  季常啊。为什么在这里?”方山子也吃惊地注视我,问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我把缘故告诉了他。 他低着头不回答,接着抬起头来大笑,招呼我住宿在他的家里。他家里空空地只看到周围有四堵墙,可是他的妻、儿和奴婢都有自得其乐的神气。我既惶恐地觉得他很奇怪,又想到方山子年轻时纵酒任性,喜弄刀剑,用钱如同丢弃粪便和泥土那样。十九年前,我在岐山下看见方山子带领两个骑马的仆人,自己挂了两袋箭,到西山打猎游玩。一只鹊在前边惊飞起来,方山子叫骑马的仆人追上去射它,没有射中;方山子猛抽坐骑独个儿奔驰出去,放了一支箭就射中了那只喜鹊。于是,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用兵方法和古往今来成败的道理,自以为是当代杰出的人才。到今天已过去多少日子了,但精明强悍的神色,还在两条眉毛之间隐隐显露,难道他真正是个在荒山里隐居的人吗?方山子家里世代有功勋,应当得到庇荫做官,假使能够让他从事政事,那么现在已经是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了。再说,他的家原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和公侯的府第一样;在黄河北岸还有大片土地,每年可以收取成千匹丝织品,也足够他享受富裕快乐的生活。他都放弃不要,偏偏来这荒山里受苦,这难道是一个没有自得其乐的人能够这样吗?我听说光州和黄州之间多有不平常的人,他们往往装疯,弄脏自己,不能够见到他们的真面目。方山子或者见过他们吧!

试题详情

6. C.(关键是对“无得”二字的理解。“无得”,即没有得到,问题是没有得到什么。从文中看,方山子一家“皆有自得之意”,所以“得”是指得到了自得之乐)

试题详情

5. C.(依文意可见,岐亭是方山子隐居的地方,岐山是十九年前年方山子射猎的地方,二者不是一地。岐亭,镇名,在今湖北省麻城县;岐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  

试题详情

4. B.(不是指院墙,而是指室内四壁)  

试题详情

3. ①D.,②A. 

试题详情

2. B. 

试题详情

7. 文中说“余既耸然异之”,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 “少时慕朱家、郭角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B.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C. “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