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650  40658  40664  40668  40674  40676  40680  40686  40688  40694  40700  40704  40706  40710  40716  40718  40724  40728  40730  40734  40736  40740  40742  40744  40745  40746  40748  40749  40750  40752  40754  40758  40760  40764  40766  40770  40776  40778  40784  40788  40790  40794  40800  40806  40808  40814  40818  40820  40826  40830  40836  40844  447348 

39.答案:(1)升高温度、搅拌、过滤后再向滤渣中加入硫酸(多次浸取)

(2)Fe(OH)3  Al(OH)3

(3)Na2SO4

(4)①在某一时NaCl最先达到饱和析出;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NaCl 的溶解度与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别。

②降温前溶液中NaCl以达饱和;降低过程中NaCl溶解度会降低 ,会少量析出。重结晶。

解析:浸出步骤硫酸同固体废料中主要成份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来看,可通过升高温度提高硫酸镁的溶解度,或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或通过过滤后滤渣多次浸取以提高转化率。硫酸浸出液经过滤,滤液中主要溶质是MgSO4、Al2(SO4)3和Fe2(SO4)3,根据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在调节pH至5.5时,Fe3+和Al3+已经完全沉淀,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Fe(OH)3  Al(OH)3,此时滤液中阴离子主要是SO42,加入NaOH后Mg2+完全沉淀,溶质主要成分是Na2SO4;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类似于侯德榜制碱法生成NaHCO3的原理,因为NaCl溶解度小而从溶液中析出,使反应向生成Mg(ClO3)2的方向进行;同样是依据①的原理,在降温的过程中,Mg(ClO3)2的溶解度不断减小,从溶液中析出,在生成Mg(ClO3)2的过程中NaCl也不断生成,但因溶解度没有增加,所以也伴随Mg(ClO3)2析出;相同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一定会析出氯化钠。由于氯酸镁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溶于水的可溶性物质一般用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

试题详情

38.答案:(1)降低Al2O3的熔化温度  (2)下层(3)碳素(或石墨)  阳极(4)c

解析:Al2O3的熔点很高,熔化得需要较多能量,加入助熔剂就可节约能量,降低熔化温

(2)由于冰晶石(Na3AlF6)与氧化铝熔融物密度比铝的小,所以铝在熔融液的下层。

(3)电解时阳极的碳棒被生成的氧气氧化。

(4)电解产生的铝要尽量以单质形式存在,所以将回收铝做成铝锭最好。

试题详情

37.答案:(1)Al2O3+6H+2Al3++3H2O

(2)SiO2+2OHSiO32 +H2O

(3)硫氰化钾(或硫氰酸钾、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

(4)NaHCO3;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

(5)5.6×10-10mol/L

解析:本题考查铝土矿中氧化铝提取的工艺流程。(1)与HCl反应生成Al3+,应为铝土矿中Al2O3。(2)SiO2可以溶于NaOH中生成Na2SiO3。(3)检验Fe3+的特征反应很多,如与KSCN显血红色,与苯酚显紫色,与OH显红褐色沉淀等。(4)生成E、K时,CO2均是过量的,故应生成NaHCO3。(5)Ksp= c(Mg2+c2(OH-),c(Mg2+)=5.6×10-12/(0.1)2=5.6×10-10

试题详情

36.答案:

 

解析:本题以周期表为题材,考查原子半径比较,酸性强弱,电子式,离子方程式以及盐类水解等知识。

(1)⑤⑥位于同一周期,且⑤排在⑥的前面,原子半径大,而④在上一周期,比⑤、⑥少一个电子层,故半径最小。

(2)②⑦位于同一主族,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②③位于同一周期,且③在后,非金属性强,对应的酸性强。

(3)四种元素分别为氢、氧、钠和氯,离子键显然必须是钠盐,极性共价键则应有两种非金属组成。

(4)液态H2O2可以在MnO2、FeCl3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

(5)⑥为Al,可推断Z为Al(OH)3,受热分解可产物Al2O3,再电解即可得单质铝。M仅含非金属的盐,显然铵盐,所以X与Y应为AlCl3与NH3·H2O的反应,生成NH4Cl。由于NH4+ 水解,故要使其浓度与Cl相等,则要补充NH3·H2O。由电荷守恒知:C(NH4+ )+ C(H+)C(Cl)+C(OH),若C(NH4+ ) C(Cl),则C(H+)= C(OH),即pH=7。

试题详情

35.答案:(1)2Al2O3(熔融)   4Al+3O2

(2)2Al+2OH-+2H2O   2AlO+3H2

(3)①4OH--4e-   2H2O+O2

②H+放电,促进水的电离,OH-浓度增大

③B

解析:(1)、(2)问主要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应该属于得分的问题,(3)中根据电解原理,阳极应是OH-失电子,所以电极式为4OH--4e-   2H2O+O2↑,而阴极为H+放电,促进水的电离,使OH-浓度增大,所以pH增大,根据阳离子交换膜的特点,K+可从阳极区进入阴极区和OH-组成KOH,从而可在阴极区得纯的KOH,故液体应从B口导出。

试题详情

34.答案:(1)Al  ··   ··  (2)Al3++3-2+6H2O====  4Al(OH)3

(3)光照  过量Cl2   (4)Al4C3+12H2O===  4Al(OH)3+3CH4

解析:本题为框图推断题,主要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重要应用。由H、G是正四面体

结构的非极性分子,且H+Cl2→A+G知H为CH4,G为CCl4,A为HCl;联想乙炔的制法及K

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可推测I为金属氢氧化物,又I高温J(高温材料),则其中金属可能为

Mg或Al。又HCl+B→D+E,B+C→F+E,D+F→I(金属氢氧化物),可知E为H2,I为Al(OH)3

B为Al,C为NaOH,全部物质至此全部确定。

试题详情

33.答案:(1)Al  C  Na2O2  (2)2H2O +Na2O2 =4NaOH+O2↑  2Al+ 2NaOH+2H2O=2NaAlO2+3H2

(3)CO2  CO  (4)Na2CO3  (5)2AlO2-+CO2+3H2O=2Al(OH)3↓+CO32-

解析: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是本题的突破口,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基本锁定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但是题目另一信息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说明C是水,则G为CO2;再依据K能溶于水,说明K为Na2CO3 ,F为O2; 题给信息黑色单质B与氧气(F)反应得到G(CO2),说明B为C(碳);依据F(O2)与E反应生成C(水)可知E为氢气,再根据金属A与碱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可得到A为Al.

试题详情

32.答案:(10分)(1)B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F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O2,避免反应①发生。

(2)j→h→g→d→c→k→l(或l→k)→a→b(或b→a)

(3)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

(4)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而实

验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能与镁反应,所以在把氮气通入A之前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氧气要用装置F,除去二氧化碳要用装置D,除去水蒸气要用装置

B,并且除去的由前到后的顺序为:二氧化碳-水蒸气(从装置D中会带出水蒸气)-氧气。

试题详情

31.答案:(1)78;100。

(2)取滤液少许,加入NaOH,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Al(OH)3;Al2O3;Fe2O3.

(4)K2SO4;(NH4)2SO4

(5)BaCl2;过滤;洗涤;干燥。

(6)mol。

解析:(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0.5L×39.2g/L=v×251.28g/L,v=0.078L=

78mL。为了减少误差,最好选用与氨水的实际体积稍大一点的量筒即可。(2)NH4+的检

验方法是:先将NH4+中加入强碱,使之转化为NH3,然后检验NH3即可。(3)Al3++

3NH3·H2O===Al(OH)3↓+3NH4+,根据题意明矾石中含有Al2O3、Fe2O3,所以沉淀物为

Al(OH)3、Al2O3和Fe2O3。(4)由于明矾石的组成与明矾相似,所以滤液的成分中含有K2SO4

和反应后生成的(NH4)2SO4以及水。(5)混合肥料中含有K2SO4和(NH4)2SO4,要产生白色

沉淀,加入的溶液为BaCl2或Ba(NO3)2溶液,以后的操作为:先将混合液过滤,然后洗涤,

最后干燥,冷却后称量。(6)根据题意有:174n(K2SO4)+132N[(NH4)2SO4]=mg……①,再

由SO42守恒得:n(K2SO4)+n[(NH4)2SO4]=nmol……②,n(K2SO4)=mol。

试题详情

30.答案:①n<1/2             ② 1/2≤n<1

③n=1             ④n>1

解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通常成线性关系,作图时可利用特殊点(如刚开始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等)画出投入金属量与产生氢气量的关系图,各种情况一目了然.

 

根据Na-H+- H2  Mg-2H+-H2

Al-3H+- H2

对于Na:起点O(0,0),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为A点(1,1/2 );

对于Mg:起点O(0,0),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为B点( 1/2、1/2 );

对于Al:起点O(0,0),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为C点(1/3 ,1/2 )

显然,当n<1/2 时,Na<Mg<Al

当 1/2≤n<1时,Na<Mg=Al

当n=1时,Na=Mg=Al

当n>1时,Na>Mg=Al.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