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记录NaOH溶液与盐酸均匀混合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C.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时,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D.配制0.1mol·L-1H2SO4溶液时,将浓硫酸直接注入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10.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Al、Br、CO、I、SO六种离子中的几种。(1)在该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2)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3)橙黄色溶液与淀粉溶液作用不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在该溶液中肯定都存在的离子组是( )
A.Na、Br、CO B.Na、I、SO
C.Al、I、SO D.Al、Br、CO
8.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7.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供热制乙酸乙酯
②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冷却后插入乙醇中,Cu丝表面仍是黑色
③要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溶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6.下列各图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对液体物质加热
30.下图是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
(1)吸收塔C中通人空气的目的是 。
A、B、C、D四个容器中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字母)。
(2)已知:4NH3(g)+3O2(g)=2N2(g)+6H2O(g);△H=一1266.8kJ/mol
N2(g)+O2(g)=2NO(g);△H=+180.5kJ/mol
写出氨高温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N2(g)+3H2(g)2NH3(g);AH=一92kJ/mol。为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E.及时移出氨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H2和N2按3:1(体积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H3的气体体积分数为17.6%,此时H2的转化率为 。
29.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m A(g)+n B(g) p C(g)+q D(g);△H
(1)若开始时加入A物质mmol,欲使A与B的转化率相等,则加入B物质_______mol 。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T1________T2(填“>”、“<”或“=”),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_________0(填“>”、“<”或“=”)。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达到化学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4所示,测得达到平衡时A、B、C、D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①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
②若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
28.2 L容器中,分别将物质的量均为2.00 mol的SO2、O2混合,在不同温度(T)
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并
在第10 s时分别测定其中SO3的体积分数(SO3%)
并绘成如图所示曲线:
(1)此反应的正反应为 热反应;
(2)A、B两点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A vB
(填=、>或<,);以O2表示T0对应的平均反应速率(O2)= ;
(3)温度T<T0时,SO3%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4)若B点SO3的体积分数为40.0%,则SO2的转化率为 ;
(5)若将B点的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 g。
27.Ⅰ.在条件为10 ℃和2×105 Pa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压强/Pa |
2×105 |
5×105 |
1×106 |
D的浓度/mol·L-1 |
0.085 |
0.20 |
0.44 |
右图表示在10 ℃和2×105 Pa下,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的变化。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 ℃和2×105 Pa时,该反应的△H_____0, (填“>”或“<”)。
(2)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向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_______。
(3)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时,平衡向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平衡之所以向该反应方向移动,是由于 。
Ⅱ.在温度t℃下,某NaOH的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
NaOH溶液的体积/mL |
盐酸的体积/mL |
溶液的pH |
① |
20.00 |
0.00 |
8 |
② |
20.00 |
20.00 |
6 |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