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7613  407621  407627  407631  407637  407639  407643  407649  407651  407657  407663  407667  407669  407673  407679  407681  407687  407691  407693  407697  407699  407703  407705  407707  407708  407709  407711  407712  407713  407715  407717  407721  407723  407727  407729  407733  407739  407741  407747  407751  407753  407757  407763  407769  407771  407777  407781  407783  407789  407793  407799  407807  447348 

13.[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赏析:谭敬昭,字子晋,号康侯,广东阳春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宣宗道光初前后在世。嘉庆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进士。官户部主事。公余辄手一编,萧然自得。敬昭淹博群籍,工于文词,所拟《答客难》一首,《七稽》一首,甚称于时;其乐府尤独出冠时,极为冯敏昌等所推。

 与张维屏、王培芳齐名,并称“粤中三子”,又与林联桂、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吴梯、黄钊等合称“粤东七子”。

 著有《云楼诗钞》、《听云楼诗草》、《词钞》,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粤秀峰,即越秀山,在今广州市区北部越秀公园内。山上名胜如越王台、歌舞冈以及镇海楼(五层楼)等,对于染有烟霞痼疾、泉石膏盲的人,都极有吸引力。谭敬昭与诗友黄香石(黄培芳,字香石,与谭敬昭、张维屏合称粤东三子)等,登上越秀山顶,在暮色中极目远眺,只觉得襟怀萧爽,遐想联翩。这首七绝,以爽利的语言、明快的调子,抒写出诗人对羊城江山的这一愉悦感受。

 江上青山,即诗人驻足的粤秀峰;山外江,指南国第一大川珠江。粤秀峰距离从它南边流过的珠江不过数里之遥,山与江虽非近在咫尺,却都处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中。这样一个距离,恰好构成一个有效的审美跨度。在这个跨度之内,青翠苍郁的越秀山,矗立在珠江之上;烟波浩渺的珠江,横流在越秀山之外,山水相得,如诗如画,极富情趣。

 “远帆”句进一步写在山上向江面眺望所见:远处江面上点缀着扬帆归航的渔船。这幅远景的描摹,视角宽大,视野开阔,不仅写出题目中“望”字的内容,而且还暗示出“晚”的含义,并反衬出粤秀峰的高大。

 仅就山和江本身写,只写出了“晚望”的静态(归艭太远,动静不分明),表达不出羊城暮景空灵生动的神韵。为了求得空灵的效果和流动的韵致,诗人选取蓦然呈现在眼前的一个画面:“横空老鹤南飞去”。这个场景有时态,有动感,与上两句所写景物动静不同,相映成趣,且能牵引诗情。古时广州多鹤,咏羊城风物者多以鹤入诗。如明代黎民表《坡山》诗:“紫气双龙直,青天一鹤横。”谭敬昭笔下“老鹤”信非虚构,而正是触发诗人灵感、赋予全诗活力的一个契机。

 灵感既发,诗人吟出最耐人玩赏的一句:“带得钟声到海幢”。海幢,海幢寺,广州有名的古寺,在珠江南岸,与北岸的越秀山迢迢相对,即今海幢公园。老鹤自北向南腾起飞去,方向恰好是海幢寺,诗人相信它能把山上钟声带往海幢寺去。事实上,粤秀峰上的向晚钟声,并不能以老鹤为载体。说“带得”,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它把看不见的音波当作看得见的动作写,把想像中的意念当作事实上的存在写,造成一种出人意外、耐人寻味的效果。

这四句诗用墨不多,但四句之中,起承转合,条理俨然。第一句起得别致,第二句承得巧妙,第三句转得突兀,第四句合得隽永,传神地写出了粤秀峰晚望的清新隽逸的特色。

2007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