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 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② 将镁粉投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全逐渐褪色;
③ 将镁粉投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④ 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和水反应得到
C.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反应
1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 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③ 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④ 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⑤ 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⑥ 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12.右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硫酸可以用来干燥硫化氢(H2S)
B.l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 H2
C.配制200.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0mL
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11.将1.92g铜粉投入到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反应,当铜完全作用时,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672ml(标况下),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溶于水,则所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A.504ml B.336ml C.224ml D.168ml
10.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呈紫红色,说明用CCl4从碘水中可以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5.0 mL 11 mol·L-1盐酸中加入少量KMnO4晶体,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说明KMnO4具有强氧化性
D.向2.0 mL 1 mol·L-1的KI溶液中滴加3~5滴1 mol·L-1FeCl3溶液,振荡,再加入淀粉,混合液呈蓝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
9.常温下,c(H+)=0.1 mol·L-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 Mg2+ SO42- Cl- B.Mg2+ I- NO3- SO42-
C.K+ MnO4- SO42- Cl- D.Na+ K+ AlO2- CO32-
8.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和淀粉,不停地搅拌,有下列反应发生:
①IO-3+5I-+6H+=3I2+3H2O ②I2+HSO3-+H2O=2I-+SO42-+3H+。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间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反应称做“时钟反应”,有人用它来解释生物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KI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C.KI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氧化作用
D.“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现象与①②的反应速率有关
7.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即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C.在通风橱中进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D.稀释浓硫酸时,如果戴有防护眼罩,可以把水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6.下列有关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正确的是
A.溴水盛于带磨砂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B.氢氧化钠浓溶液应贮存于带磨砂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C.白磷浸入煤油中密封保存
D.用碳酸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碳酸钠溶液应盛于酸式滴定管中
5.下列方框代表化学反应的集合,圆圈代表某种反应类型的集合,其中表示关系正确的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