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7663  407671  407677  407681  407687  407689  407693  407699  407701  407707  407713  407717  407719  407723  407729  407731  407737  407741  407743  407747  407749  407753  407755  407757  407758  407759  407761  407762  407763  407765  407767  407771  407773  407777  407779  407783  407789  407791  407797  407801  407803  407807  407813  407819  407821  407827  407831  407833  407839  407843  407849  407857  44734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题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组叠词抒发了女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用叠词开头有什么好处?

答:这七组叠词,逐层深入地把女词人国破家亡、漂泊异乡、晚景凄凉的愁苦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这七组叠词,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寻找失去的东西,表现作者空虚惆怅、迷惘失落的心态。第二层(冷冷清清),写寻找的结果,通过环境气氛,表现了作者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反映出作者的晚景凄凉。第三层(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内心的忧愁苦闷。三层之间,由浅入深,由外到内,逐层深入地写出了特定情景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问题2.结合词中的意象,谈谈本词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情景交融是本词在写作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为了抒发内心的痛苦,哀愁,词人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情感的衬托,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问题3.请谈谈你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的“黄花”意象的理解。

答:“满地堆积”的“憔悴损”的“黄花”既是眼前景物,又是词人自喻,词人由“满地堆积” 的“憔悴损”的菊花无人怜惜,联想到自己的无人同情、无人安慰、无人关怀的悲惨命运。花的命运和人的命运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试题详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问题1.这首怀古词一共“怀”了几个古人,都是谁?词人对他们各自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个古人:孙权、刘裕(寄奴)、刘义隆;前两个,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由衷地肯定赞扬,因为他们都有所作为,或积极进取、成就帝业,或兴师北伐、收复失地,是作者敬仰的历史上的英雄。后一个,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否定、批评和讽刺,因为他好大喜功、志大才疏,是个十足的草包。

作者“怀古”的目的有三:一是表明自己坚持北伐、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二是借古讽今,批评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三是警告当权者韩佗胄,让他吸取历史教训,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

问题2.词人在下阙中用了“封狼居胥”和“廉颇老矣”两个典故,是为了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回答。

答:“封狼居胥”:主要是提醒警告韩佗胄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这里有忧患,有提醒,也有讽刺。

“廉颇老矣”: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情怀和不受重用尴尬的处境以及悲愤的心情。

问题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几词写得极其沉痛,请分析这几句词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这几词,以其沉痛的心情,写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沦陷区的百姓居然到象征异族压迫和民族耻辱的“佛狸祠”下,焚香叩拜,“一片神鸦社鼓”这说明南宋统治者长时间的妥协投降,不思北伐,以造成了沦陷区人民麻木的严重后果,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失和批判之情。

试题详情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问题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词中的哪些句子和词眼相照应?词人通过这个词眼字和这些句子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词眼是“空”字。上片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下片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在,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句子都密切地照应“空”字。

词人通过这个“空”字和这些句子写出了金人南侵给扬州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表达了对金人的谴责和对扬州人民的同情。

问题2.这首词在写作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的一种适当展开分析。

答:首先:融情入景的手法。这首词抒发的黍离之悲是通过以景现情,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表现的。上片中的“荠麦”“”“废池乔木”“ 清角”等景物,呈现了劫后扬州的残破荒凉,表现了作者的感伤之情。而“竹西亭”“春风十里”和下片中的“二十四桥”“红药”等象征当年扬州繁华兴盛的景物,衬托了今日扬州的衰败,表现作者怀念往昔、痛伤今日的感慨。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其次:对比的手法:这首词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从古典诗词中得来的印象中的扬州和眼前所见的现实中的扬州进行对比,一个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的繁华的大都市,一个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的“空城”,两相对比,写出了扬州昔盛今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再次: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的是眼前所闻的景象,如所见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在,冷月无声”所闻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为我们描绘一幅扬州劫后图。虚写的是印象中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是对杜牧重到扬州的情景的想象“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对“二十四桥边红药”命运的推想。全词由虚到实,再由实入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扬州昔盛今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第四: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为了表现扬州昔日的繁盛,词中多次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如“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用杜诗中蕴涵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之意,来与今日扬州的现实进行对比,丰富了词的意蕴。增加了抚今思昔的感慨。

试题详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 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

试题详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

这三句词不仅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而且还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问题2.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说说作者写周瑜的目的。

答:下片中塑造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作者把周瑜放在赤壁大战的背景下,通过肖像装束描写(羽扇纶巾)、衬托(美女衬英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夸张(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变形的艺术手法,塑造这一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和作者自己进行对比,写出自己老大无成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的感慨。

试题详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问题1.作为一首边塞诗,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意象回答。

答:这首边塞诗描写了“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等富于边疆特色的景物,写景壮阔悲凉,有一种压抑感,表现了边塞的荒凉艰苦

问题2.“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抒发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案一:“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句豪情壮语,抒发了戍边将士誓扫胡尘,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残酷的战争和思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怀起到了反衬作用。

答案二:“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终不还”是“终不得还”的意思,写出了戍边将士思乡难还,归期无日的无奈和凄凉。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

残酷的战争和思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感起道了正衬作用。

试题详情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题1.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什么写法?请指出本诗抒发的情感的内容。

答: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诗歌以寂静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了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了六朝繁华以一去不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大唐帝国国运衰微的感慨

试题详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诗人沉痛而又复

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问题2.诗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答:前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个意象,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把风声、猿啸声、萧萧的落叶声、滚滚的长江流水声等听觉形象和高天、清渚、白沙、飞鸟以及山中落叶、长江流水等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落木和低头俯视看到的清渚、白飞、江水等形象结合起来,既有细腻的工笔描绘,又有奔放的泼墨写意,组成了一幅深秋江峡图。

这两联景物描写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问题3.作为格律诗,这首诗在对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本诗四联都对仗,这在古代格律诗中是极为罕见的。不仅两句相对,而且还有句中相对,如首联出句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全诗的对仗贴切工整,严谨精美,体现出诗人写作律诗的炉火纯青的技艺。

试题详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山中景象的什么特点?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空”字。

答:①开头两句描写了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山中景象幽清、明净、寂静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空灵、幽静的基调。

②以“空”字开头来形容“山”,突出了山中环境的寂静。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另外,以“空”字开篇,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禅味,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象的独特感受。

问题2.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并谈谈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理解。

  答:①诗人在中间两联通过“明月”“清泉”“松”“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建构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②这两联在写作技巧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运用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声和无声相结合以及色彩的对比映衬等方面,而且融情入景,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山居秋景图。

问题3.尾联运用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尾联运用《楚辞 招隐士》中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作者对山中景象的热爱和乐于归隐的情怀。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女队有多场比赛从单局比分上看赢得并不轻松,但是整个尤伯杯赛事打下来一场未失、只丢两局的骄人成绩,足以证明在国际羽联新的21分赛制下已经领跑世界。

B.全球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一百七十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为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方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1O架参加表演的阿尔法喷气机是昨天上午11时从香港飞抵珠海机场的。机身上喷有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阿尔法”依次按编号停放在停机坪上。

D.自1994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以来,核电站累计实现上网电量总共1402亿千瓦时,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

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十八)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拮据   瘠薄  佶屈聱牙  开花结果  B 富饶   妖娆  余音绕梁  不屈不挠

C 财富   材料  豺狼虎豹  柴米油盐  D静谧  痉挛  径情直遂  疾风劲草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一副对联   鼎立相助   凭心而论   囿于成见

B蛛丝马迹   形迹无踪   矫揉造作   寂寞沙洲

C既往开来   树碑立传   淹留他乡   一片岑寂

D迄未见效   出其不意   窜扰地方   灸手可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虐俘事件再度暴光,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一系列这样的照片:囚徒们蓬头垢面,哀毁骨立,遍体鳞伤。

  B阿扁用尽心机搞台独,虽竭力伪装自己;但大巧若拙,分裂祖国之心昭然若揭。

  C 在车间里,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平时总能韬光养晦;但关键时刻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关键作用,一鸣惊人。

  D汉大赋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曲终奏雅、劝百而讽一是它不多的主题价值之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来全球局势还是令人忧虑,在核焦点上, 伊朗尽管态度强硬,美国还是拿出了他的制裁计划。

 B 创业维艰,我们应该能够克勤克俭,把握先机,尽最大可能,尽一切力量把事业推向美好的未来。

C  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的姐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D  清代的诗、词、散文,总体成就虽未能超过唐宋两代,但名家迭出,流派众多,也不乏优秀作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