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8273  408281  408287  408291  408297  408299  408303  408309  408311  408317  408323  408327  408329  408333  408339  408341  408347  408351  408353  408357  408359  408363  408365  408367  408368  408369  408371  408372  408373  408375  408377  408381  408383  408387  408389  408393  408399  408401  408407  408411  408413  408417  408423  408429  408431  408437  408441  408443  408449  408453  408459  408467  447348 

1、C,孟子认为人的天性都为善的。存念为恶的说法文中无依据。

试题详情

2、你同意孟子的观点“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吗?为什么,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举两例加以佐证。

答:                                     

试题详情

宋牼①将之楚,孟子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③,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④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⑤。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⑥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告子》下·四)

[注]①宋牼,战国时宋国有名的学者,属墨家。牼音kēng。②石丘,宋国地名。③秦楚构兵秦、楚两国交兵,构,交也。楚怀王十七年,楚与秦战于丹阳(今河南丹水县南),秦大败楚军。④遇,契合。⑤指,通“旨”,大意。⑥号,用以号召的名义。

 [新题训练]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怀王十六年,秦、楚交恶,一场恶战正要开打。在大战前夕,宋要说服秦、楚之君不要打仗,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但是在孟子看来,宋的手段、说辞却不大高明。

B.孟子劝宋要以仁义来说服秦、楚之君,让秦、楚两国都趋向仁义,最后必然能够完成王业。本文段旨在警告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一定要吸取教训,要实行仁政,否则便有亡国的危险。

C.孟子认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实际上隐伏着很多不和平的因素,这就是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互对待,一旦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失去稳定与和平。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久的稳 定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使天下人心归服,安定统一。

D.这是因为,基于仁义的和平,使人与人之间都以仁义道德相互对待,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人人忠诚谦让,仁爱正义。当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战争的危机呢?

试题详情

2、你认为“以小失大、以贱害贵”中“大 ”和“贵”应该指的是什么?结合自身体会,谈谈你对“以小失大,因贱害贵”的看法。

答:                                     

试题详情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①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②;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③,舍其梧槚④,养其棘⑤,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⑥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告子》上·一四)

 [注]①考,考察、审察。②体有贵贱有小大,人的身体可分为贵而大与贱而小两部分,贵而大指心志,贱而小指口腹。③场师,治理场圃的人。④梧槚,两种木本植物,皆为材木之美者。梧,梧桐。槚,音jiǎ,或作榎,即楸(音qiū),叶似桐。⑤棘,两种木本植物,皆非美材。,音èr,酸枣。棘,小枣。⑥狼疾人,狼藉谬乱之人,即不知治病之人。狼疾,即狼藉、谬乱之意。

[新题训练]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与大、贱与贵,都是相对的概念,它们是同时存在,是一体的两面,就生命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就生命的意义来说,就有小大贵贱的区别了。

B.孟子认为人对于己身,兼其所有一切而皆爱之,因而亦皆养之。即使是一尺一寸之肌肤亦无不爱护而滋养之,更何况大而贵重者?

C.正因为自身所有之一切都有大小贵贱的差别,因此虽然都养,也有善不善养的区别。即就形躯之四肢百体而言,也有小大之别。一指是小,肩背是大。只养一指之小而失肩背之大,则为不善养,其人是颠倒惑乱之人。孟子在这里强调善养者要“舍小求大,舍贱求贵。”

D.在孟子心目中,人类若只追求口腹之欲的满足,就是“以小失大,因贱害贵”的,那与一般动物并无两样。

试题详情

2、孟子认为舜与盗跖的区别是什么,本段体现了他怎样的观点主张?

答:                                     

试题详情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 孳利者,蹠②之徒也。欲知舜与路之分,无他,利与善之③间也。” (《尽心》上·二五)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②腑(Zhí):通常作“跖”, 跖音zhí,相传为柳下惠的弟弟,春秋时代的大盗,有九千名手下,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驱人牛马,取人妇女。在文中为恶的代表。③间(jiōn):区 别,差异。

[新题训练]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鸣而起,为谁辛苦为谁忙?孟子认为如果一味逐利,不择一切 手段,不惜铤而走险,那就成为成为“蹠之徒”呢!

B.孟子认为如果太看重利,在利害关系中不能自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是有些迷失本性了呢!

C.孟子认为,一个人心中的存念非常重要,只要心中存念为善,行为就表现为善,存念为恶,行为就表现为恶。

D.恶的人心中只想到牟利,纵然有再多行善的机会,也不肯去做。

试题详情

1、B.(孔子赞同子贡所言,但认为这是子贡做不到的。)

试题详情

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3分)

   答:                          

[答案解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