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5.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象《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象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4.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D 。首先,儒家重视道德修为,并不是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儒家的“道德修养第一,文化知识第二”的观点,只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②。”(《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②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3.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儒家非常重视孝、弟、忠、信这四种品德,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C 。“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有误,这里的“尽忠”不只是为统治者尽忠,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为他人尽忠。2.儒家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朋友、对国家尽忠,对朋友守信。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社会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①,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①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C.孔子认为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有了孝弟,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
D.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1、B、本文的章旨是:孟子指出君王治国要怀仁义而去私利,才能王天下。
2、在孟子的生命意义中,口腹饮食,只是属于小而贱的部分,相对的,属于大而贵的部分,就是心志的培养。第二问较为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1、C、孟子强调生命的意义有轻重缓急、贵贱大小,并非号召人们舍小求大,舍贱求贵。
2、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本相去不远,后来的发展所以不同,往往是因为后天的修为不同的缘故。如果每天起来都努力行善,久而久之,心中充满了仁义慈惠,就跟舜是同类的人。相反的,每天起来想的都是牟利,久而久之,心中充满了利害猜忌,就跟盗跖没有什么分别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