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8423  408431  408437  408441  408447  408449  408453  408459  408461  408467  408473  408477  408479  408483  408489  408491  408497  408501  408503  408507  408509  408513  408515  408517  408518  408519  408521  408522  408523  408525  408527  408531  408533  408537  408539  408543  408549  408551  408557  408561  408563  408567  408573  408579  408581  408587  408591  408593  408599  408603  408609  408617  447348 

3.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试题详情

2.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架构。对黄祖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与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祖卡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试题详情

1.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墓地M8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证认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共和以前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试题详情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使图画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

的文字”。

     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

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最后一节画线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节选的文章说明的重点是文字的产生,其中还顾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长期以来有2000多年未建立年代学标尺。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仅追溯到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再往上的《三代世表》便有世无年。这一段尚缺年代学标尺的2000多年文明史,大致包括五帝时代和夏、商、西周三代。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由此往上,可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往下可明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格局与走向。

     此次“夏商周断代工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 ,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如下。

试题详情

3.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面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                          (   )

     A.图画文字         B.图形文字         C.笔画化文字      D.笔画化图形

试题详情

2.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整幅图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

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

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试题详情

1.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个方面的关系,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      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

     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      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

试题详情

4.下面是根据本文内容绘制的示意图,但有些地方画错了,对画错之处的简要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陶寺文化的地理位置均不正确

     B.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同时对接不正确。

       C.红山文化出现的时间不正确。

     D.把“江南的古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区系不正确。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现,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3.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过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于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试题详情

2.结合文章的整体写作思路对2-6段的主要说明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三段主要说明了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分别出现。

     B.段主要说明了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的结合。

     C.段主要说明了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各自的性质。

     D.段主要说明了“把‘龙’和‘华’总揽到了一处”的“中国”一词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3.下列哪些是与以龙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哪些是与以花(华)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按“龙/花”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小口尖底的   ②祭坛 ③玉雕猪龙  ④“L”形石推刀 ⑤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⑥积石冢群 ⑦朱绘龙纹陶盆 ⑧女神庙 ⑨玉雕玫瑰

     A.③⑦/①⑤⑨      B.①③⑥⑦/②⑤⑧                      C.①②⑦/③⑥      D.④⑧⑨/⑤⑦

试题详情

1.文章开头应选填哪一组疑问句?                                                 (   )

     A.(花)人、龙的传人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它们和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关系?

     B.(花)人、龙的传人因何得名?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发展过程怎样?

     C.国人为什么叫华(花)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是怎样起源的?

     D.(花)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这三者是怎样成为同义语的?中国人的根源在哪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