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8646  408654  408660  408664  408670  408672  408676  408682  408684  408690  408696  408700  408702  408706  408712  408714  408720  408724  408726  408730  408732  408736  408738  408740  408741  408742  408744  408745  408746  408748  408750  408754  408756  408760  408762  408766  408772  408774  408780  408784  408786  408790  408796  408802  408804  408810  408814  408816  408822  408826  408832  408840  447348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①或:作“惑”字用,不明了,可怪。无或:莫怪。②援:取。③为(wèi):作“谓”字用。与(yú):疑问助词

(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孟子认为君王要做到“智”,应该远离“□□□”。(用原文回答)

(2)这段论述中,孟子对于为学提出了什么主张?

试题详情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提炼文中词语,填空               

孔子认为君子厌恶的事有:“□□□□” “□□□□”“□□□□” “□□□□”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试题详情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孔子认为师的不足是“□” 商的不足是“□□”,两者都未能做到“□□”。

(2)孔子是如何评价师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

试题详情

子之武城,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试题详情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子贡用“□□”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远远比不上孔子,认为孔子的道德高过是不能超越“□□”。如果有人想诋毁仲尼,就显其“□□□”。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试题详情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6.13)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指的是“□□”;“三”指的是“□□”“□□“□□□□□□□”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试题详情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K^S*5U.C#O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1)孔子在才智和仁德上在当世大概就为人们所崇敬,但他不喜欢这样的盛名,认为自己没能达到“□”和“□”,只是努力做到“□□□□”、“□□□□”,文中最能体现孔子的教师职业精神的是“□□□□。

(2)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似乎有些矛盾,你如何理解此矛盾?

试题详情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1)孔子认为“益友”的标准是“□”“□”“□□”;损友的标准是“□□”“□□”“□□”

(2)孔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和本章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

试题详情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从选段看,孔子的“义利观” 是“□□□□ “□□□□” “□□□□”(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4个字)。

(2)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试题详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孔子认为追求富贵应符合“□”,做学问的人,尤其是有志于追求“□”,应以认识自己的本性为重,以身外之物为轻。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用自己的话回答)高尚情怀

(2)概括上面文段的主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