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8889  408897  408903  408907  408913  408915  408919  408925  408927  408933  408939  408943  408945  408949  408955  408957  408963  408967  408969  408973  408975  408979  408981  408983  408984  408985  408987  408988  408989  408991  408993  408997  408999  409003  409005  409009  409015  409017  409023  409027  409029  409033  409039  409045  409047  409053  409057  409059  409065  409069  409075  409083  447348 

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试题详情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试题详情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感情。

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犹豫的时候,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住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住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沉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得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

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在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象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

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作,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554字)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散文的写作方法和记叙文有所不同,相比较散文,记叙文要求作者能更具体生动地记叙描摹,尽量用事实说话,塑造鲜活的形象,展开完整曲折的情节,尽量不议论抒情,而是把主旨寄寓在人物事件上。

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思维方式有相同之处,比如,本文运用的相似联想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来构思记叙文。“牛”,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景?请以这些“人”和“事”为表现主体,写一篇记叙文。

试题详情

   在句法上,句式的把握和梳理同样重要。在常见句式中,仍有不少同学对宾语前置句式和定语后置句式感到难以把握,这固然与不注重涵咏、缺乏语感有关,但与理不清这些句式的语法结构的规律也不无关系,可见对有关例句的归纳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对一些习惯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须引起足够重视。诸如“无乃……乎?”、“其……之谓也”、“何……为?”等结构较固定的句式务必非常熟悉。今年上海高考中“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一句的翻译,使许多考生失分。其原因是对“奈……何?”的句式毫无感觉,只能妄加揣测,胡乱作答了。

试题详情

   在词法上,可以对课文中学过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谦敬副词、兼词、时间词和各种词类活用的类型,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作一些归纳梳理,并且从中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对常用实词、虚词的多义性及兼类现象也应特别关注。2003年上海高考卷中,要求写出文中两个“绝”字的含义。前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中的“绝”作“不见”解,与“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同义;而后句“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不无绝也”中的“绝”是“横渡”之意,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同解。这个难度不高的词,答题正确率却不高,如果平时复习时能注意对这些常用词归纳比照的话,是容易应对的。

   文言词一般以单音词为主体,但也不能不加强对一些双音词的梳理。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复式虚词及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去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试题详情

8.(9分)

⑴由此可知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灭亡。(关键词:“忧患”“生”“死”)(3分)

⑵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关键词:“道”“纲”“为”)(3分)

⑶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关键词:“修”“用”“丑”)(3分)

试题详情

7.D。(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试题详情

6.B。(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