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已知在25℃,101kPa下,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5.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增大 B.AgCl的溶解度、Ksp均增大
C.Ksp(AgCl)增大 D.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
4.下列反应达平衡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同一方向移动的是
A.
B.
C.
D. △H>O
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甲苯 B.硝基苯 C.2-甲基丙烯 D.2-甲基丙烷
2.下列过程的H小于O的是
A.白磷自燃 B.醋酸的电离
C.电解水制氢气 D.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1.有人把食品按来源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其含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
品白色食品。按照这一观点,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食醋 B.面粉 C.海带 D.菜油
26.(14分)只含碳、氢、氧的有机物,为便于研究其燃烧时,生成物与所需氧气的量的关系,可用通式(CxHy)m(H2O)n或(CxOy)m(H2O)n表示它们。(m、n、x、y 均为正整数)
例如:CH3OH、C2H5OH、C3H7OH等物质可用通式(CH2)m(H2O)n表示,其m分别为1,2,3,n均为1。它们燃烧时所需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均为3∶2。
(1)现有一类只含C、H、O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所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5∶4(相同状况),按照上述要求,该类化合物的通式可表示为
(2)写出这类化合物分子量最小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
(3)写出这类化合物中生成C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的分子式 ,该物质能发生水解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4)若某一类有机物可用通式(CxOy)m(H2O)n表示,则在相同的条件下,该类化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体积为V1和生成的CO2体积为V2,则V1、V2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5)现有一种有机物,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与生成CO2的体积比为3∶4,它具有两个羧基,其余的碳原子与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取0.2625 g该化合物恰好能与25 mL 0.1000 mol·L-1的NaOH完全中和,由此可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是 结构简式为 。
25.(12分)CH3COOH是一种弱酸,而氯乙酸ClCH2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这是因为-Cl是一种强吸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有的基团属于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H原子的活动性,这些作用统称为“诱导效应”,据上规律,填空: (1)HCOOH显酸性,而H2O显中性,这是由于HCOOH分子中存在 (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 。
(2)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是由于CH3COOH分子中存在 (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 。
(3)C6H5- 也属于吸电子基团,故C6H5COOH的酸性比CH3COOH 。
(4)下列酸中:CF3COOH、CCl3COOH、CHCl2COOH、CH2ClCOOH,
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分)碳正离子[例如CH3+、CH5+、(CH3)3C+]是有机反应的重要中间体。欧拉(G.Olah)因在此领域中的卓越成就而荣获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碳正离子CH5+可以通过CH4在‘超强酸’中再获得一个H+而得到,而CH5+失去H2可以得CH3+
(1)CH3+是反应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H3+中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3个C-H键之间的夹角(键角)相等,则C-H键之间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H3)2CH+在NaOH的水溶液中反应将得到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为
(4)(CH3)3C+去掉H+后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13分)已知物质A显酸性,请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F为七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分子式为C6H8O4
(1)A的结构简式为
(2)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3)化合物B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
(4)D和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
(5)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物质的结构简式 (至少写3个)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