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9062  409070  409076  409080  409086  409088  409092  409098  409100  409106  409112  409116  409118  409122  409128  409130  409136  409140  409142  409146  409148  409152  409154  409156  409157  409158  409160  409161  409162  409164  409166  409170  409172  409176  409178  409182  409188  409190  409196  409200  409202  409206  409212  409218  409220  409226  409230  409232  409238  409242  409248  409256  447348 

26.“红歌会”彰显了怎样的时代精神?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期望?(6分)

试题详情

25.文章用较多的文字介绍了人们参加红歌会的盛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试题详情

陈建华  周伟  王以端

   《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首脍炙人口、历史弥新的红色经典歌曲,在革

命摇篮井冈山再一次唱响;一段段激昂悠扬的旋律在巍巍井冈回荡,把人们又一次带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始于2006年的大型娱乐节目“中国红歌会”,以其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将经典与时尚、历史与现实、英雄主义的激情和情感的愉悦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精神大餐。

2007年,江西电视台正式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举办中国红歌会,并获得批准。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西电视台再次把红歌会舞台搭上了井冈山,并从8月起在全国设立了湘赣鄂、云贵川、晋冀鲁豫、陕甘宁、北京五大赛区。各地报名参赛者达1万多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

当一位两岁半的孩童被妈妈抱着在话筒前,用不太清晰的口齿唱起了《小军号》;当一群平均年龄68岁的老人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井冈山茨坪红歌会现场,神采飞扬地唱起《解放区的天》……电视机前的观众体会的,不是演唱者唱技的稚嫩和粗糙,而是歌声中透出的热爱和真情。

进入今年红歌会决赛的三名选手分别是曲措、白马人组合、黄训国。

一直离乡在外的曲措泛着泪花演唱了《烛光里的妈妈》,黄训国发自内心地讴歌《父亲》,白马人组合以一首《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向陪伴他们一路走来的老师致谢。全场观众无不被那感人至深的歌声与真情所打动,一个个眼含热泪。

老艺术家阎肃是红歌会的多场评委。他说:“我当过许多歌唱比赛的评委,但说实话,在这次活动上,我真的被感动了!”

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复活,让一个民族复兴。

为什么在上世纪50年代打下过美国侦察机的老兵也要在舞台上放歌?

为什么歌者和听众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为什么一个人歌唱竟引来万人合鸣?

红歌之所以让人感动,首先是“歌红”。

红色歌曲传递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

其次是“会红”。

红歌会以群众娱乐的节目形式吸引着大众,把比赛变成了参与的快乐歌唱形式,从而唤起了百姓的热情,吸引了大众的参与。

红歌会总导演廖苏斌说,红歌会的成功,让我们有众多的意料不到:意料不到红歌也这样叫好又叫座;意料不到红歌让这么多人感动……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红歌会的“粉丝”当中,竟有这么多的年轻人。   

江西吉安市第一中学的张蕤同学今年高考以699分的总成绩获得全省理科第一名。为了表达自己对红歌的热爱,他报名参加了今年的红歌会。他说:“井冈山养育了我,红色精神已注入了我的血液。虽然我唱得不好,但我爱红歌,红歌精神会让我受益一生。”

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红歌现象”时认为,红歌会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模式,但在内容上却避免了肤浅和低俗,转而引领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主旋律。红歌会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红歌的认识,在重唱经典歌曲的同时,节目组创人员从舞台的布景、乐队的伴奏、歌曲的伴舞以及电视的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使得红歌由“过时”成为时尚,以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形式出现,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带给人感动。 

随着红歌与红歌会日渐红火,昔日的红歌精神再一次被点燃。

“物质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红色精神似乎在一点点流失。”网民在网上对红歌会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荧屏上的某些缺失。

在全社会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之际,红歌会收获的感动,无疑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标杆。(新华社南昌2007年10月28日电,有删节)

24.文章开头一段属于新闻文体中的导语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试题详情

23.这篇文章主题的丰富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详情

22.你觉得这一类的文章在选材和表达上应该注意什么?(4分)

试题详情

21.这篇文章的感人要素有哪几个,请分条概括。(4分)

试题详情

“妈妈是一根青藤,/柔韧而坚挺;/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是爬在上面的6枚小小的苦瓜;/妈妈紧紧地拉着我们,/我们紧紧地偎依着她,/我们一起沐浴着风吹和雨打……

这首名为《青藤妈妈》的小诗字字含情、句句泣血,以清秀的笔体整洁地记录在大女儿唐孟兵日记的扉页上。

“青藤妈妈”名叫唐兵。那段痛苦的记忆,从27年前开始--

1976年5月19日,在牡丹江市丝绸厂工作的唐兵下班途中,突然被一辆疾驰的货车撞飞……孱弱的生命,在死神门前久久地徘徊……尽管逃离了死神的魔爪,她却要面对这样的惨状--右脑凹了一大半,整个右臂活动很吃力,左手有两根手指骨折;同时,她还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

不久,唐兵的父亲因病撒手人寰。父亲的离去、身体的残疾,让她一度开始迷茫和绝望。然而突然有一天,一则新闻报道让20岁的她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报道说,有一位古稀老人一连收养了几位孤儿,并供他们考上了大学……

几天后,她开始发动所有的同学、好友、同事,四处寻觅那个同样孤独的稚嫩生命、那双渴望母爱的眼睛……

1983年6月15日,唐兵邂逅了生命里第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县医院有一个遭遗弃的女婴刚刚出生两天,面色发紫,啼哭不止……目睹此状,唐兵的心碎了……

唐兵给这个婴儿取名唐孟兵。

一个残疾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弃婴,艰辛的生活由此拉开序幕。如果说一开始,人们对唐兵收养女弃婴的做法,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随后的20年里,唐兵近乎“疯狂”的举动却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匪夷所思”--

1985年冬,唐兵在牡丹江市妇产医院门前,拣回了第二个女弃婴,取名唐孟欣;

1987年夏,一对只有6个月大、父母双亡的孪生姐弟被人送进了唐兵的家,取名唐孟博、唐孟伟;

1996年6月,这个5口之家又接纳了一个已经6岁的流浪男孩儿,取名唐孟辉;

2000年8月,唐兵收养了最后一名被一个朋友从广西带回来的孤儿,这名13岁的小女孩在唐兵家有了新的名字--唐云天……

尽管来自五湖四海,尽管血管里流淌着不一样的血,可同样凄惨的身世、同样辛酸的泪水,让6个“苦瓜”一样的孤儿走到了一起,他们紧紧地偎依在妈妈唐兵这根柔韧坚挺的青藤上……

从1990年开始,唐兵的单位效益一直不好,常常发不出工资。为了贴补家用,唐兵忍痛把母亲留下的那处房产变卖了。而这笔钱花光之后,唐兵和孩子们只好过起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在孩子们的记忆中,搬家成了家常便饭,“最多一个礼拜搬8次!”   

1998年,唐兵正式下岗。此时的唐兵不得不靠收废品、捡破烂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里,除了唐兵外,没人敢奢望孩子们会有个好的学习成绩。

小女儿唐云天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和萨克斯管。2001年,当小云天站在牡丹江市春节晚会的演出现场,吹奏一首韵味绵长的萨克斯曲《回家》时,夺眶而出的泪水伴着绕梁的余音,泉水般缓缓流淌……在场的听众被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我要把这支曲子,送给我深爱的妈妈。”谢幕时,小云天说这句话时,突然哽咽了……小云天的音乐天赋、凄苦的身世,很快得到了牡丹江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02年6月,在市政府领导的极力推荐下,小云天被破格安排到长春电影学校学习。

让唐兵感到骄傲的还有大女儿唐孟兵。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何况6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住房”和“吃饭”,成了压在唐兵心头的两座大山。

“不能再苦孩子们了!”酸楚日子里的一幕幕,让唐兵彻夜难眠。泪水中,一个心碎的决定产生了--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唐兵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当几个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品尝着难得的美味时,孟兵和几个稍大些的孩子注意到了母亲异样的表情---她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自己却一口不吃,眼里更有晶莹的泪珠在闪动。果然,晚饭后,母亲突然叫住了所有的孩子,从怀里掏出一本带着体温的小本子。“这是你们的身世,我全都记在上面了。孟兵、孟欣、孟辉,你们是被父母遗弃的,他们一定是迫不得已,你们不要忌恨他们;孟博、孟伟的父母是矿工,在一次事故中双双罹难;云天的父母都是导游,一次工作中遭遇劫匪,由于拼死反抗,双双惨遭毒手……”

此时此刻,孩子们早已泣不成声。“你们都是苦命的孩子,这么多年跟着我又吃尽了苦头,妈妈真的对不起你们。孟博、孟辉,你们还小,不能再受这份苦……”唐兵的下半句话还没说出口,6个孩子一下子扑到了唐兵的怀里--

 “妈,别让弟弟们走。我们会手挽手出去打工,再回来读书!”大女儿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唐兵的心上;“妈,是不是我们不听话了,你打我们啊,千万别让我们走,别让我们离开你,离开家!”抱着唐兵的腿,孟博和孟辉哭得像个泪人;“去福利院,你们就不用再挨冻、挨饿了!”唐兵忍住泪水这样劝慰着;“我们哪也不去,愿意和你住水泥管子,愿意和你一起吃苦……”说完,两个孩子哭着跑了出去……

一次不成功的“谈判”过后,唐兵明白,孩子们离不开自己,自己更离不开孩子们。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四处打工,帮妈妈减轻生活负担。

就在一家人为生计而疲于奔波时,当地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

大庆派出所每逢年节,会送来大量的食品、衣物;平时,还派民警孙波专门定期走访、探望;6个孩子就读的学校,最大限度地减免了他们的学费;今年5月,当地街道办事处还补贴了一部分租金,让一家人有了安居之所。在得知一家人的生活境况后,房主也主动减免了大部分租金。

今年7月,大女儿的高考成绩发表了,一家人欢欣雀跃之际,又开始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另一场“战役”--打工,为孟兵攒够入学的全部学费。如今,6个孩子都在利用假期打工:大女儿在一家饭店当迎宾员;几个弟弟妹妹跟着母亲唐兵捡垃圾、糊纸盒……一块废铁、一个矿泉水瓶,甚至一片纸壳,都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全部希望……

20.简要说明本文标题的特点(4分)

试题详情

19.作者在文中凸现了多丽丝·莱辛哪些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至少四点)(6分)

试题详情

18.文中说“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  么?(4分)

试题详情

17.作者拜访多丽丝-莱辛时,详细地叙写了她客厅内的摆设和给人的印象,其用意是什  么?(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