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该文主题的表达300字左右。(14分)
[解析] (1)根据题意,须紧扣“看”字,赏析文章主题的表达。
要求意思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300字左右。
(2)既可作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方面或特点作具体深入的赏析。
(3)赏析要点如下:
①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人们看云的不同结果比照叙述,寄望人们从“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意义中等到教育和启发,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
[写作背景]沈从文(1902_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学者。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一位创作个性独特的“乡土文学家”和“文体作家”,他的作品以描写湘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著称,其著述极多,有小说、散文、传记等60多个集子。他的小说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对各种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及多种创作风格、流派都效仿,吸取,文体风格上不同流俗,不拘常例,因此人们称他为“文体作家”。
“浓浓的地方色香,淡淡的时代投影”是他的作品的基调,他的作品具有恬淡优美、和谐清丽、典雅纯真的色彩。其小说内容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短篇小说《柏子》《丈夫》《萧萧》等。散文代表作有散文集《湘西散记》《湘西》等,他的散文大多描绘湘西的风土人情,文字清丽,感情淳朴。他曾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教授文学习作,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从文离开北平,辗转来到昆明,任西南联大国文系教授。本文原载于1940年12月12日《大公报》,系作者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时所作。
本文由对卢锡麟先生的摄影的观感,写到云的地方性与风土人情的关系,突出了云南的云变化出奇、素朴单纯和黑而秀的特点。作者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表达了对当时国难当头却只重眼前利益,沉溺于自我麻醉中的众生的一种呼唤和痛苦的叹息。
本文写作特点主要是善于写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映衬和形象的描绘等多种手法,出神人化地描写了云南的云的特点。首先,作者从云的色彩、云的形态、云的风度几个层面,写出了云的地方性特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各地的云的不同:“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作窝窝头”;青岛海面的云“天空如展开一张锦毯”;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其次,通过对比映衬凸现云南的云“黑而秀”“变化得出奇”“色调出奇的单纯”的特点,文中写道:“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惟有云南傍晚的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云南的云“黑而秀”特征。再次,文中用“活泼”“朴素而亲切”“粗中有细”等词语,赋予云以人的性格与个性,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角度: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刘半农形象
②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③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修辞手法表现人物
(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角度:①比喻②衬托③多种修辞手法的套用。
(3)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③前后呼应。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答:(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个疏远的最根本原因。
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答:(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 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