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9147  409155  409161  409165  409171  409173  409177  409183  409185  409191  409197  409201  409203  409207  409213  409215  409221  409225  409227  409231  409233  409237  409239  409241  409242  409243  409245  409246  409247  409249  409251  409255  409257  409261  409263  409267  409273  409275  409281  409285  409287  409291  409297  409303  409305  409311  409315  409317  409323  409327  409333  409341  447348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节选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1)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三个分句都是判断句式,“者”或“者……也”表判断,翻译时要译出判断的意思;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统一。

(2)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是”意思是“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失”译为“失去”;“盖”,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特”,副词,译为“只、仅仅”;“号”译为“名义上”。

[答案] (1)能聚合一国民众的是财政经济,能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是法令制度,能执行国家法令制度的是官吏。

(2)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皇上没有失去他的臣民,大概只不过是名义上(拥有)罢了。

[参考译文]

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官吏不好,则虽有法令而不能贯彻;法令不当,则虽然经济形势很好而无从管理。经济形势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样连一般富商豪民都会有操纵市场的势力,获得垄断各种物资的利益,来与皇帝争夺黎民百姓,从而满足他们自己的无穷欲望,这不一定需要豪门强宗大势力的人才可以办到,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即使皇帝粗衣淡饭,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们知道这依旧是行不通的。由此看来制定正确的法令,选择好的官吏来贯彻,从而管理好天下的经济,即使是上古时代的尧舜也不能不以理财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后世乱乱纷纷的世道呢。

试题详情

9.用斜线(/)给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选自《战国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给本语段中画线句断句,要结合语意,根据对偶句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断句。

[答案]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译文: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参考译文]

中山国的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由于羊羹不够,司马子期没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去,并煽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逃走。这时,有两个人提着武器,尾随在他的后面,中山君回过头来问这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两人回答说:“在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饿死的时候,(多亏)您给了他饭吃,他才没有死。父亲在临死的时候叮嘱我们说:‘一旦中山君有急难,你们俩一定要冒死去保护。’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愿为您效死力。”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试题详情

8.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

[答案] (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

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试题详情

5.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2)翻译。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2)题考查点为句式“不我骄也”(宾语前置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操守)”,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

[答案] (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①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②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请你用它来置办衣服。”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说:“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试题详情

4.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达人者”的“达”为使动用法。(2)“与”,动词,“帮助、援助”之意。

[答案] (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

(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试题详情

3.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判断句“……者,……也”,被动句“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为采分点。

(2)“粹白”,理解为“美好”。“粹”,纯、无杂。“治平”,同义复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答案] (1)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2)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试题详情

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 宣 字 少 平 陈 留 圉 人 也 初 为 司 徒 霸 所 辟 举 第 累 迁 北 海 相 后 特 征 为 洛 阳 令

[答案]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