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根据原文,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海洋中,海水易受太阳热量,大气则不接受太阳热量,只接受海水辐射传递的热量,因此,温度高的海水上空,大气受热后,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而多雨;反之,则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少雨。
B.南美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表层温度的持续增加势必会引起大气变化进而给全球各地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C.厄尔尼诺暖流是由秘鲁寒流变性而来,它可以破坏太平洋赤道地区正常的海温分布格局,使得西侧海温下降,中、东侧海温上升,进而产生影响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地球自转减速、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加剧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必然结果,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再一次向人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为“圣婴”)一名最早来自十九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指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常向北流动的冷洋流,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如今,厄尔尼诺不再指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在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两侧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将南美沿岸温暖的表层海水吹送至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30-40厘米;同时在南美赤道沿岸则相应出现了为补偿西去海水而形成的上升流。上翻的海水来自深层,温度较低,故最终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了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格局。而对大气来说,海水就像一台发热机,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气象学家称之为“瓦克环流”。常年如此,结果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因盛行下沉气流,成为著名的赤道干旱带;而在西侧菲律宾、印尼一带则恰好相反。
然当有某种原因引起了偏东气流减弱,从而使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驱使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俗称赤潮)。这样原来的海温分布格局受到破坏,赤道太平洋西侧海温下降,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当增温幅度高于0.5℃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
海温的异常最终影响了瓦克环流的强度与方向,进而使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的发生并不遵循严格的规律。通常始于冬春,终于翌年冬春,平均每2-7年一次。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全球已发生14次,尤以1997年为最强,直接导致了中国1998年特大洪灾。
关于厄尔尼诺的成因,有人认为,可能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使洋流变暖,进而导致信风转弱所致;也有人推断,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主要原因。有科学家则从其发生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它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
1.下列对“厄尔尼诺”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厄尔尼诺最早发生于十九世纪末南美洲的秘鲁沿岸,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持续时间约为一年,相对于以往,如今它发生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危害也越来越大。
B.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较往年持续半年增温幅度高于0.5℃后,破坏这一地区正常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
C.太平洋赤道地区信风的减弱是导致厄尔尼诺的最终原因。由于信风的减弱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并且驱使赤道逆流逆秘鲁寒流南下,使之变为暖流,最终在海气相互作用下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D.厄尔尼诺是指洋流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它会改变这一地区的水温格局和海平面高度,使原本正常年份的西暖东冷、西高东低变成西冷东暖、西低东高。
中国的航空遥感考古工作起步较晚,但考古学家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过涉及航空遥感考古资料。从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就利用航空照片去分析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到70-80年代利用遥感技术探测秦始皇陵和陪葬地区的地下情况。在吸收了国外航空遥感考古成功经验条件下,经过外国专家专业理论培训和河南洛阳地区进行航空遥感考古实践,中国的航空遥感考古学家把目光集中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大家知道,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草原游牧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特别是从公元3世纪以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的日渐崛起,经过鲜卑人首次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王朝,到公元8世纪以后辽、金、元草原帝国的形成,特别是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元帝国,把帝国疆域扩展到马队骑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内蒙古草原上留下了丰富的考古遗迹和千古之谜。正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域广阔,文物众多再加上现在荒漠广阔而人迹罕至的困难条件,采用航空遥感考古的方法进行研究是再好不过的尝试。
1、根据文意,对“遥感考古”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高空乘坐飞机进行观察地表并探测地表以下的考古遗迹。 B.利用可见光拍摄的照片或用远红外探测器探测地表下的考古信息。 C.使用遥感技术远距离地对考古遗迹进行探测,为考古发掘提供资料。 D.利用传感器对地表及地表以下的古代文物进行观察、探测。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存于地表或地表以下的古代遗迹与随着岁月流失逐渐荒废的地区存在差别。 B.由人工形成的村镇与没有受到人工扰动的农田在保存古代遗迹方面明显不同。 C.古代遗迹是人工建成的,与一般的农田和村镇在地面上的征象虽有区别,但微乎其微。 D.地表上和地表下古代建筑遗迹与周围自然形成的土壤环境有明显区别的征象。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所说的欧美考古学家一系列重大发现都得益于现代航空遥感探测技术的使用。 B.地表上的植被枯萎低黄与油绿茂盛的特别征象可以辨别出已夷为平地的人工遗址。 C.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在高空通过遥感考古就能准确地说出人工痕迹和古代遗址的区别。 D.我国考古学家对广袤的内蒙古草原遥感考古,解开了游牧民族疆土扩大的千古之迷。 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高空中使用遥感仪器就会发现特别征象的区别,说明考古学家不一定要在高空。 B.业余考古学家误把“二战”战壕当成古罗马水渠,证明遥感考古一定经专业训练。 C.我国从60年代就利用航空照片进行考古,说明我国遥感考古学理论研究较为先进。 D.采用遥感技术考古研究内蒙古,证明这一地区地表环境形成的特别征象非常明显。
4.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既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又可能引发L型疾患。
B.对于细菌性L型疾病患者来说,单用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肯定不会把病治好。
C.抗生素抑杀病菌繁殖,有破坏细胞壁和破坏细胞质两种形式。
D.鉴于L型菌有不容易诊断等特性,所以要慎用抗生素类药物。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
B.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将导致多数病菌死亡。
C.L型菌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D.本文介绍了L型菌的成因,特性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2.下列说法,能作为“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原因的一项是( )
A.细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导致L型菌出现。
B.L型菌生命力顽强,可以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C.L型菌未在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
D.各种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病菌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细胞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菌最早发现于LISTER研究所。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细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这种细胞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菌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汥等。各种病菌均可以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近几年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患者,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
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细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病菌表皮受损 B.病菌细胞壁受损
C.病菌失去表皮 D.病菌失去细胞壁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半球冬季气温上升有1/3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还有2/3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
B.如果气温全面上升“归因于自然”的说法被证实,那么,以往的“温室效应”归因说将被基本否定。
C.华莱士认为“气温的全面上升”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忽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D.南半球陆地少,海洋多,冬季与夏季的温差应该比北半球小。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的变化与自然变化有关。
B.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C.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的行为与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不无关系。
D.“温室效应”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这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冷气团分别吹过北半球各大陆和海洋所造成的气温变动,反过来可以表明“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B.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反过来,可以证明“温室效应”对气候变暖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C.温室效应引起的相当程度上的气温变化,反过来可以说明人类行为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多么严重。
D.近几十年来气温上升变动和月温差的变化,反过来表明以往对全球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