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9616  409624  409630  409634  409640  409642  409646  409652  409654  409660  409666  409670  409672  409676  409682  409684  409690  409694  409696  409700  409702  409706  409708  409710  409711  409712  409714  409715  409716  409718  409720  409724  409726  409730  409732  409736  409742  409744  409750  409754  409756  409760  409766  409772  409774  409780  409784  409786  409792  409796  409802  409810  447348 

3、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我以我血荐轩辕。

独学而无友,           

博学之,               

三更灯火五更鸡,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试题详情

2、默写下列古诗文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证·季氏》)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④新松恨不高千尺,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试题详情

1.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         。②天若有情天亦老,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蜡炬成灰泪始干。

试题详情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

B.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试题详情

20.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并说说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结合全文分析: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试题详情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句,是指作者驰骋瑰丽的想象,向往那充满幻想的火热的生活。

B.本文成功地使用了象征手法,“红叶”作为作者的感情寄托对象,被描写得意象鲜明,饱含了作者的美好感情。

C.“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一句,“深色写意”指秋天的雄浑景象,但在一个孩子眼里却是满眼的肃杀景象。

D.本文用“红叶”象征母亲一生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文中引用诗句更增添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E.文中关于母亲赞美红叶、临终要求拣红叶、“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红叶的偏爱,说明母亲不奢求生活的浪漫。

试题详情

3.(1)这篇散文第六段“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一句意思是说母亲的某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个方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到“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

因为红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除了表现了作者思乡的情愫是永恒的外,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试题详情

2.第三段拿“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作比,是为了说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