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9779  409787  409793  409797  409803  409805  409809  409815  409817  409823  409829  409833  409835  409839  409845  409847  409853  409857  409859  409863  409865  409869  409871  409873  409874  409875  409877  409878  409879  409881  409883  409887  409889  409893  409895  409899  409905  409907  409913  409917  409919  409923  409929  409935  409937  409943  409947  409949  409955  409959  409965  409973  447348 

5、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故选D。

试题详情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答案]C

[解析]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第二段只说这些弊端“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并未说城市后现代演变就能铲除;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试题详情

6.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答案]D

[解析]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试题详情

5.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答案]B

[解析]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第二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

试题详情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来赵多的有识之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导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

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选择,不具有政府的强制力。

试题详情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

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一致的。

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无中生有。C、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试题详情

5. 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 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D. 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引导人们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将“伦理道德观念”范畴扩大为“道德观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