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参考答案: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7.D(A项应为“许多都已罹难”;B项错在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应为“近乎灭绝之灾”)
6.A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在四川大地震中都已经永久埋在了废墟下,这意味着挽救羌族文化的
工作举步维艰。
B. 如果不紧急采取保护措施,羌族文化就可能消亡。
C. 只要改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样大的精力,就能使羌族文化重现生机。
D. 由于作为弥足珍贵的羌族文化活体记载的羌民在这次大地震中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因此保护羌族文化困难重重。
参考答案:
7.下列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羌族文化的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研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都已罹难。
B.羌族已与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因而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
C.四川大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来说是灭绝之灾。
D.有的专家认为在地震之前羌族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
6.下列说法不能支持“羌族文化濒临消亡”观点的一项是 ( )
A.羌族一直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
B.羌族文化在震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
C.此次地震加剧了对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削弱。
D.羌族世世代代与汉族共生融合,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
3、B(A.本文中找不到“医疗”的相关信息;原文说“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在前三名之列,不是“较低”。C.食品价格上涨,CPI上涨后,职工的购买力应该是下降。D.“消费压力不大”的推断不对,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压力也越来越大。)
江西修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云朵中的羌族能否幸存?
四川大地震把羌族推到灭绝的边缘。不过,一些专家希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能使这个曾经兴盛的少数民族获得重生的机会。
以“云朵中的民族”著称的羌族一直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如今主要聚居在四川省汶川、茂县和北川等县,而这几个县都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的影响近乎灭绝之灾。有些人担忧,如果不紧急采取保护措施,可能将意味着羌族文化的消亡。
还有些专家指出,羌族文化在地震前很长一段时期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经过世世代代与汉族的共生融合,加之缺乏有效的文化保护计划,其民族传统的日渐淡化也是无可避免的结果。他们预计,此次地震将会进一步削弱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但认为羌族在地震之前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的专家指出,羌族没有书面语言,且已与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他们指出,羌族的“汉化”在北川尤为明显,因为绝大多数羌族传统的吊脚楼都在汶川和茂县。北川的建筑都很现代,只有很少的羌族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能讲羌族话的人就更少了。
即使如此,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认为,北川在地震中损失了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以及绝顶珍贵的活体记载--人。包括北川羌族博物馆珍藏的800件文物在内,许多史料都已永久埋在了废墟下。组建保护羌族文化专家组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羌族文化的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研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许多都已罹难。
北川县青片乡是少数几个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业保持村民原有生活风貌的乡镇之一,但地震后由于家园被毁,绝大多数人已离家另谋职业。青片乡正河村村主任杨华武认为,全面改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刻不容缓。他说:“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样大的精力挽救羌族文化。重建羌族自治区首府是重新展现羌族文化的大好时机。”
(选自2008年6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