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0047  410055  410061  410065  410071  410073  410077  410083  410085  410091  410097  410101  410103  410107  410113  410115  410121  410125  410127  410131  410133  410137  410139  410141  410142  410143  410145  410146  410147  410149  410151  410155  410157  410161  410163  410167  410173  410175  410181  410185  410187  410191  410197  410203  410205  410211  410215  410217  410223  410227  410233  410241  447348 

8.[答案]A [解析]A项只是对“褒扬敬畏感”的具体阐释,不能成为要有“敬畏心理”的原因。注意文句“它”(敬畏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

试题详情

11.从全文来看,敬畏伦理有哪些积极作用?请简要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10.本文第二段和第五段都谈到了“敬畏感”的问题,它们的角度一样吗?说明理由。(3分)

                                          

                                          

试题详情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B.敬畏感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C.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D.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不仅是对与人生命有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试题详情

8.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B.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

C.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D.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试题详情

10.D

试题详情

9.C

试题详情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祜桥,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秉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10.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