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0244  410252  410258  410262  410268  410270  410274  410280  410282  410288  410294  410298  410300  410304  410310  410312  410318  410322  410324  410328  410330  410334  410336  410338  410339  410340  410342  410343  410344  410346  410348  410352  410354  410358  410360  410364  410370  410372  410378  410382  410384  410388  410394  410400  410402  410408  410412  410414  410420  410424  410430  410438  447348 

2. D解析:题干中的“于”是介词,表引出动作的对象。A介词,在;B介词,被;C介词,被;D介词,表引出动作的对象。

[参考译文]

所以,享有国土的君王不能不懂得《春秋》,否则,前有谗臣却不见,后有国贼而不知。做人臣的不能不懂得《春秋》,否则,做了正当的事却不知道是否合适,遇到变故又不懂得变通。做国君或做父亲的如果不通晓《春秋》的要义,一定会蒙受恶的名声;做臣子或做儿子的如果不通晓《春秋》的要义,一定会陷入到篡位、弑父的法网中而落得该死的罪名。他们的本心都还以为是在按规矩办好事的,只是做了以后并不懂得其中真正的义理,受到凭空加给的流言蜚语而不敢辩驳。不通晓礼义的要旨,就会出现做国君的不像个国君,当臣子的不像个臣子,做父亲的不像个父亲,为儿子的不像个儿子。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就会被侵犯;当臣子的不像个臣子,就会获罪被杀;做父亲的不像个父亲,就没有道德伦理;为儿子的不像个儿子,就会不孝。这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失啊。拿天下最大的过失加在他们身上,当然只好接受而不敢抗辞。所以,《春秋》这部书,是关于礼义的根本法则!

[参考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魏国人。父亲刘航,最后任太仆卿。刘安世考中了进士,没有去参加铨选,向司马光求学,询问尽心行己的要旨。司马光用诚信来教导他,并要求他从不说假话开始。授官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后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处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试题详情

[参考译文]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来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宗出来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他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他情况了。”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哪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来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同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

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后来喜欢品鉴人物的,或附会增加夸张之,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又像卜相之书。如今记下他那些显著而有事实依据的事,写在篇尾。

试题详情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麟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狡兔赛过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像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

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王斗说:“大王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提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试题详情

2. A解析“故人”即老朋友,古今同义。B项“不及”古义为“想不到”“想不出”;今义为“比不上”。C项“北边”古义为 “北部边境”;今义为方位名词“北面”。D项“烈士”古义指“有志于功业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参考译文]

当初,马援的军队(平定南越)凯旋,将到时,许多老朋友去迎接慰劳他。平陵人孟冀,有足智多谋的好名声,在席位上祝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本来期望你能有佳言的,怎么反而与普通人一样呢?以前先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疆扩土新设置了七个郡,才封了几百户而已;现今我这么点微小的功劳,却过多的享受到大县的菜食封邑,功劳小,赏赐多,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怎么来帮我呢?”孟冀说:“在下愚钝没想到。”马援说:“现今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我想主动请缨去讨伐他们。男子汉就应当献身边疆,用马皮裹着尸体运回入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老婆孩子手中呢?”孟冀说:“真正建功立业的人,确实就该像这样啊!”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

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