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 B.石油分馏
C.实验室制硝基苯 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下列所用气体、溶液及挤压胶头滴管后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 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 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 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 白色喷泉
5.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
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
含有的阳离子是( )
A.Mg2+、Al3+、Fe2+ B.H+、Mg2+、Al3+
C.H+、Ba2+、Al3+ D.只有Mg2+、Al3+
4.下列反应的产物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都出现了甲流的病例,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对公共场所要进行消毒;毛巾、口罩要经常用开水蒸煮;被褥要放在太阳光下直射,其目的是( )
A.使多糖水解 B.使油脂水解 C.使氨基酸变性 D.使蛋白质变性
2.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用乙醇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 B.用渗析的方法精制Fe(OH)3胶体 C.蒸馏时,使温度计水银球浸在蒸馏烧瓶里的液面下 D.用加浓溴水并过滤的方法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在食品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20.加碘食盐中加入的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常温下很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可与碘化物、亚硫酸盐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问题1]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1)已知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中,两种还原产物所得电子数相同。请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2]已知: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I2+2S2O32―=2I-+S4O62-。
(1)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用四氯化碳检验碘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
(2)测定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学生乙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则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 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3)学生丙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取1g纯净的NaCl,加3mL水配成溶液。 |
溶液无变化 |
滴入5滴淀粉溶液和1mL 0.1mol/L KI溶液,振荡。 |
溶液无变化 |
然后再滴入1滴1mol/L的H2SO4,振荡。 |
溶液变蓝色 |
①请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根据学生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乙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英才班考试
19.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同学未加入氧化剂,而是将它设计成一个电解装置,也能使铜很快溶于稀盐酸。请在方格中画出该装置:
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
请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0.9mol,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
有同学提出: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可行吗? (填“可行”或“不可行”)。
(3)将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 后者呈蓝色, 某同学提出可能是 Cu2+ 浓度不同引起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
原因是 。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