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0378  410386  410392  410396  410402  410404  410408  410414  410416  410422  410428  410432  410434  410438  410444  410446  410452  410456  410458  410462  410464  410468  410470  410472  410473  410474  410476  410477  410478  410480  410482  410486  410488  410492  410494  410498  410504  410506  410512  410516  410518  410522  410528  410534  410536  410542  410546  410548  410554  410558  410564  410572  447348 

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天文仪器的革新不无关系,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天文仪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圭表、浑仪、简仪等。

B.中国古代天文学有许多成就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的一些观测数据尤显珍贵,有的还能为当今一些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C.中国的天文历法起源早,历经多次改革,先后使用过的达一百多种,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最早的有完整资料的传世历法。

D.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理论、历法、天文仪器等每个方面都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试题详情

1.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一项是             (   )

A.中国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天文志。

B.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

C.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仪器,并提出了“浑天说”等天文理论,还出现了中国的第一部传世历法。

D.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另外还获得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相差351里80步的天文数据,这在当时是比较精确的。

试题详情

2.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试题详情

1.B(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试题详情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试题详情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试题详情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试题详情

7.D(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中庸”的一个条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