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7.答案:(1)②④ (2)①Ⅱ ②品红溶液或溴水溶液 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溶液变浑浊
④CO气体能还原热的酸性高锰酸钾 5CO+6H++2MnO4-5CO2↑ +2Mn2++3H2O
解析:(1)浓硫酸使蔗糖炭化表现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2)虚线框A应是浓硫酸使蔗糖炭化的装置,不需加热,炭化时蔗糖的体积会膨胀,故选Ⅱ装置。产生的气体有:CO2、SO2、CO,检验CO2之前应先检验并除去SO2。
46.答案:(1)①
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慢慢滴加
(2)①溶液褪色 ② 溶液褪色 ③ 有浅黄色溶液(或溶液变浑浊)
(3)①Na2SO3变质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Na2SO3固体变质
解析:(1)根据反应原理和题目要求制备SO2并收集,考虑到SO2有毒等可以画出装置图。(2)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通入溴水被氧化,溴水被还原成Br-而褪色;通入Na2S溶液因发生2S2-+SO2 +4H+3S↓+2H2O而变浅黄色浑浊。(3)因不存在气密性问题,可能原分别为①Na2SO3变质产生了Na2SO4,可用HCl和BaCl2验证。②用的不是浓H2SO4,可利用浓H2SO4的脱水性等特征验证。
45.答案:(1) 0.4m L
(2)与硫反应的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了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 L
解析:(1)由Fe+SFeS,FeS+2HClFeCl2+H2S↑,得Fe-2HCl;又由Fe+2HClFeCl2+H2↑,得Fe-2HCl,即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和消耗的盐酸的量与硫粉量无关,只由铁的量确定。
设加入b mol·L-1盐酸的体积为V,则
×2=V×b mol·L-1,得V= L或 mL
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2.4 L·mol-1=0.4m L。
(2)n(S)==0.05 mol<0.1 mol,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 L。
44.答案:(1) S+SO2+2OH-=S2O32-+H2O (2) a、2amol (3)
解析:3S+6OH‑ △ 2S2-+SO32-+3H2O …………①
S2-+(x+1)S Sx2- ………………②
SO32-+S △ S2O32- ……………………③
由①②③迭加得:(2x+2)S+6OH- = 2Sx2-+S2O32-+3H2O …………④
SO2+Sx2-+OH---S2O32-+H2O ………………⑤
由④⑤迭加得:S+SO2+2OH-=S2O32-+H2O …………………………⑥
答第(1)问时,实质不必要这么繁的过程,因Sx2-、SO32-均为中间产物,只要抓住反应物为S和SO2及OH-,生成物为S2O32-和水即可得反应⑥。
由⑥式可知每有1mol硫需1molSO2和2molOH-,则SO2和OH-分别为a、2amol。
(3)由④式可知 x=
43.答案:
解析:反应后溶液为1L,,则,故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硫酸0.05mol。由于浓硫酸与反应过程中浓度变稀,故有、两种气体产生。设、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解得:
所以A气体中
42.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气体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2气体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由实验现象判断实验原理的直觉和逆向思维能力。首先要审清实验的装置为一封闭体系,受热时,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进入气球,导致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冷却后,逸出的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溶液,恢复到原来溶液的颜色。在中学阶段,因为气体的溶入和逸出而导致溶液颜色互变的最常见的是SO2与品红溶液之间以及NH3与酚酞溶液之间,然后根据题中现象进行分析、验证并解答即可。
41.答案:
(1)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褪去 逐渐恢复原来的红色。
(2)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褪去,不再恢复红色(或仍为无色)。
(3)溶液的红色比原来加深。
解析:当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时,发生如下反应:SO2+H2OH2SO3,生成的酸能使品红溶液红色加深,因SO2过量,SO2与品红溶液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褪色,加热,无色物质分解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红色。当向品红溶液中通入Cl2,因Cl2+H2O
HClO+HCl同样生成了酸,品红溶液红色加深,因Cl2过量,Cl2氧化有色物质而褪色,加热后不再恢复红色,当向品红溶液中通入1∶1的SO2和Cl2时,两者发生以下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因生成了酸,使品红溶液颜色加深。
40.答案:(1)D (2)同素异形体
解析:回答第1题时,要注意观察总反应,此反应的反应物是O3,生成物是O2,显然选项A、B都可以立即排除,又由于反应物中不含氯元素,氯原子显然也不会是中间产物,因而选项C当然也不是本题答案。这样可判断,氯原子只能是催化剂。从给出的反应历程看,第二、三两步反应很明确地显示了氯原子在反应前后组成与质量都不变的这一特征。
因此,第1题的答案是选项D。
O3和O2都是单质,而且都是由氧元素构成的单质,只是它们的分子组成不相同,由此可见,O3和O2属于“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这一基本特征,它们应属于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39.答案:方程式:O3+2KI+H2O====I2+O2+2KOH;氧化产物:碘单质(I2);还原产物:氢氧化钾(KOH)。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这是一个牵涉由臭氧(O3)与K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有单质(I2)产生,产物中还同时产生氧气(O2)。由化合价分析,生成氧气的O元素价态不变,即实际并没有参加氧化反应,因此可推知起氧化作用的实际上是臭氧中的部分氧原子。被还原的氧原子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一般产物为OH-,与K+组成产物中的KOH,因此反应中还须有H2O参加反应,从而解决问题。
38.答案:(1)D (2)C(3)A 这一反应可看作是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解析:反应A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盐酸是为人熟知的强酸,它与Na2O2反应除了生成盐以外还得到H2O2,按照“强酸可置换弱酸”的规律,在此反应中H2O2表现出弱酸的性质。
反应B中Ag2O变成单质银,可见H2O2当是一种还原剂,其中的氧元素应合理地认为转化成为氧气。至于生成物中的水,其氧元素可认为从氧化银而来。
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C,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H2O2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