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C1-、SCN-
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l0mo1/L的溶液中:CO
、SO
、Na+、K+
C.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K+、SO、NO
、Na+
D.pH为1的溶液:Ca2+、Na+、Mg2+、NO
4.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式 |
AgCl |
Ag2SO4 |
Ag2S |
AgBr |
AgI |
溶度积 |
1.8×10-10 |
1.4×10-5 |
6.3×10-50 |
7.7×10-13 |
8.51×10-16 |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AgCl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人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沉淀
C.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D.常温下,AgC1、AgBr和AgI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氯、溴、碘的顺序逐渐增大
3.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位于同一主族,Y、Z位于同一周期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可表示为H2YO4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于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m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金属镁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前面,所以其与硝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C.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是
A.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C.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D.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8、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说明此位置指示的是被蒸馏出物质的沸点
C.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D.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限时训练2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S:32 Cu:64
7、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能与碳酸钠反应 D.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6、右下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
2C(g) △H <0
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5、如图所示,a、b、c均为石墨电极,d为碳钢电极,通电进行电解。假设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保持不变
B.甲烧杯中a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C.当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溶液混合,一定会产生
蓝色沉淀
D.当b极增重3.2g时,d极产生的气体为2.24L(标况)
4.在空气中加热下列固体物质,发生颜色变化且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纯碱 B.氧化钠 C.小苏打 D.胆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