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Blog/?UserId=997609
B.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C.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 4Fe(OH) 2+2H2O+O2=4Fe(OH)3
3.25℃时,浓度为0.2 mol/L的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加热,c(OH-)增大 B.存在七种粒子
C.存在水解平衡,不存在电离平衡
D.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增大
2.Fe3+、、和X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2:4:1:1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则X可能是
A.Na+ B.OH- C. D.Cl-
1.下列对化学知识的总结,你认为合理的组合是
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②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③原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高,分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④在熔化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称为电解质
⑤NF3的沸点比NH3的沸点低是因为N-F比N-H键的键能大
⑥过氧化氢和液氮的分子中都有非极性共价键
A.只有③④ B.只有③⑥ C.只有⑤⑥ D.只有①②⑥
19. 每小空1分,方程式2分,共8分。
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 ;XW的电子式为 ;Z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是 。
(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
①原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 ④金属晶体
(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 ;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
(4)YW2气体通入和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 (10分)
右图中,A、C是工业上用途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的电子式 。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②进行的条件是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写出B的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化学方程式
。
17. (1)(6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配制100mL1.00mL·L-1的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85克固体
B、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
C、制备胶体时,应往沸水中加饱和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红褐色为止
D、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溶液后过滤
E、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至少需要进行四次称量操作
F、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及盐酸起始温度、溶液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G、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洗净后要用待测液润洗
(2)(6分)
有A、B、C、D、E、F六种溶液,它们是和,为了鉴别各取少许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沉淀生成或生成微溶物,“”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由此可判断。
A是 ,
C是 ,
E是 ,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相同、pH值相同的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被溶液完全中和,消耗上述溶液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②<①<③
B、25℃时,0.1mol·L-1氨水和0.05 mol·L-1氯水中之比是2:1
C、25℃时,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使混合液pH=7,此时溶液中
D、向含有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固体后,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以上四种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和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15. 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导致滴定实验结果偏高的可能原因是
A、酸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终了时俯视
B、用滴定管取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定管用水洗后在用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润洗2-3次
C、盛标准浓度的盐酸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时过程中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14.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N、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A B
C 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