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5460  415468  415474  415478  415484  415486  415490  415496  415498  415504  415510  415514  415516  415520  415526  415528  415534  415538  415540  415544  415546  415550  415552  415554  415555  415556  415558  415559  415560  415562  415564  415568  415570  415574  415576  415580  415586  415588  415594  415598  415600  415604  415610  415616  415618  415624  415628  415630  415636  415640  415646  415654  447348 

3.(1)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2)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3)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点拨:这种理解性默写的题型,近几年中考题对古诗文的考查,时有涉及。

试题详情

2.C  点拨:相比之下,C项的理解更为准确。如:对双重否定“无不”及关键词“股”“走”等。

试题详情

点拨:认识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2.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更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点拨:从另一角度认识侧面烘托及作用。

试题详情

请以“有    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的词如:志气、宽容、副处、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要求:(1)文体自定。(2)不少于600字

第二十课  口 技

Ⅵ。一、1.(1)A (2)  B(3) B (4) A

点拨:根据语境准确认读多音字。

2.B  点拨:“坐”通“座”

3.B  点拨:“但”“虽”“走”均属古今异义。

4.B  点拨:团坐:围绕而坐。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虽:即使。

5.C  点拨:A项前一个“绝”意为“极点”,后一个意为“消失”;B项前一个“指”意为“手指”,后一个为“指出”,D项前一个“之”意为“他”后一个为“的”。

6.D  点拨:“一时”表示同时发生。

7.B  点拨:口技人/坐屏障中

8.A  C  点拨:A项“会”理解有误,C项“力拉”是拟声词。

9.(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涨潮  (2)林嗣环  清 (3)妇手拍儿声  儿含乳啼声  夫叱大儿声

试题详情

某中学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骆驼祥子》   《名人传》  《格列佛游记》 

《繁星·春水》  《朝花夕拾》 《安徒生童话》

书名

 作   者

推荐语

试题详情

(2006,盐城,6分)某企业车间因工作需要,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将梯子移到拐角处。为防止梯子倒下砸人,工作人员在梯子旁写了一个条幅:注意安全。不久,来厂考察的一位专家建议厂长将条幅内容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请你比较一下条幅修改前 后的效果有何不同,说说理由。

试题详情

3.(2006,南宁课改区,4分)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

  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

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试题详情

2.(2006,南宁课改区,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试题详情

1.(2006,南宁课改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