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5851  415859  415865  415869  415875  415877  415881  415887  415889  415895  415901  415905  415907  415911  415917  415919  415925  415929  415931  415935  415937  415941  415943  415945  415946  415947  415949  415950  415951  415953  415955  415959  415961  415965  415967  415971  415977  415979  415985  415989  415991  415995  416001  416007  416009  416015  416019  416021  416027  416031  416037  416045  447348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滹沱河( ) 拽( ) 狗吠( ) 吞噬( )

试题详情

3、语言鲜明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充满智慧。

试题详情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从中外画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张、不同表现着笔,可谓“小中见大“。

试题详情

1、本文文字简短,作者采用起、承、转、合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文章,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篇末明志。

试题详情

4、读最后一段:

(1)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彩,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文中说得委婉而已。副词“大概”、连词“或者”表示作者一种很有礼貌的推测,使得语言婉转。)

(3) 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西方的技法或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是到处适用的灵丹妙药。不同的表现对象需要与它相适应的技法。--“艺术贵在创新”,而且是永远需要创新。

(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吸收中国的传统技法。(借代的修辞手法)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该结合起来。

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为比喻,巧妙地告诉我们:阴晴两种审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

(4) 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自己立场的动摇?

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的语气说: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 

其实,画家终身探索的,正是油画的民族话和中国画的现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长而创造出新的技法,新的风格,因为艺术贵在创新。墨守成规,盲目模仿,都是没有出路的。

用作者自己的话更能说明他的艺术观:“画种只能在发展中得到保留,如不发展,便只能淘汰。”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试题详情

2、朗读课文第二段: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因为“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试题详情

1、细读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笔。

试题详情

9、画里阴晴

课文文段欣赏

试题详情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