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6137  416145  416151  416155  416161  416163  416167  416173  416175  416181  416187  416191  416193  416197  416203  416205  416211  416215  416217  416221  416223  416227  416229  416231  416232  416233  416235  416236  416237  416239  416241  416245  416247  416251  416253  416257  416263  416265  416271  416275  416277  416281  416287  416293  416295  416301  416305  416307  416313  416317  416323  416331  447348 

6.同学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关于孔融让梨的理由有许多新解,如:(2分)

理由一:

孔融:“你傻啊!没看到大梨烂了一半么?”

理由二:

孔融:“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么?我是孔融,我们这有好人好事,你们来一下!”

央视采访车到了孔融家并架起摄像机。

孔融上,拿起一个小梨下……

结合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请再写出两点理由:

理由三:

理由四:

试题详情

5. 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⑵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试题详情

4.《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什么含义?(2分)

试题详情

3.对本单元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将现实与往事交替着写,将爸爸爱花和“我”的毕业典礼两线交替着写,突出了爸爸既严厉又充满了关爱的性格。

C、《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D、《伤仲永》一文意在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毫无关系,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

试题详情

2.理解句子或词语的含义,回答问题:(4分)

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⑵走过院子,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是什么?

⑶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⑷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试题详情

1.常识填空:(6分)

⑴鲁迅原名    ,我国伟大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⑵普希金是    著名诗人。代表诗作有           等。弗罗斯特是    诗人。

⑶《伤仲永》选自     ,作者    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试题详情

爱,是一种崇高深挚的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会有许多爱的情感,从中你会有许多爱的感悟。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北京市宣武区)

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1.略 2.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3.略 4.法国;短篇小说巨匠;《项链》、《羊脂球》 5.编年;战国;五代;北宋 6.略 7.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略 8.略 9.C 10.略 1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12.⑴起稿政治传单⑵群众大会演说⑶参加游行示威 13.视死如归 14.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5.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6.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用三件事叙述他的“做”。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17.总结全文。 18.⑴严肃、凄凉;比喻⑵苍老、冷峻;对比⑶简洁、单一;穿着军装 19.引出去年秋游与老人相遇情景的回忆和老人身世的插叙。 20.⑴迷彩衣⑵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 21.先抑后扬;表明了“我”对老军人可怜可怕到可敬可爱感觉的变化 22.因这位老军人对无名烈士坟茔的神圣守望而感动,因这位老军人对军装的特殊感情而感动,一位青年对长者、前辈的沉重军礼而感动。 23.买卖中付给出力的中介人的报酬(意思对即可) 24.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 25.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容易打动听琴的人(意思对即可)。 26.反衬阿庆的心灵手巧,身心全在胡琴上(意思对即可)。 27.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意思对即可)。 28.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表达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的认识即可。

试题详情

(三)

          阿庆

              丰子恺

①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人市。

②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人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③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惟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二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④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人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上--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怪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⑤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

23.根据上下文,解释第②段“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一句中“佣钱”的意思。(2分)

24.第③段描写了许多人旁听留声机卖唱的场景,阿庆与一般旁听者不同的地方是什么?(2分)

25.“浔阳江头的琵琶”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的美妙乐曲,作者为什么说“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2分)

26.第④段写“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的故事,用意何在?(2分)

27.第④段写西洋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的“一段插话”有何作用?(2分)

28.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哪个更重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试题详情

(二)

          那一种感动

依然是那座坟茔。

呜咽的山风渗过繁密的枫树枝,轻拂着坟头一簇簇赭黄的杂草,草尖上斑驳的碎树影微微地晃动着,好像一件闪沉的迷彩衣披在坟头上。

依然是那个老头。

一身灰白的中山装透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在21世纪的这个秋日里显得特别冷峻和沉重。岁月的刀痕布满一张不太对称的脸庞--右眼深深地隐了下去,颧骨很高,似乎比头上的灰旧帽沿还要突出,左手拄着拐杖,上面油漆已大半驳落,看不到右手,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微地摆动着。

依然是我,只是身上穿着军装。

往事飘然而至。

去年秋游,也是上这座山。为了抄近道,我和几个同学从山腰这几座没有墓碑的坟茔旁越过。一个老头突然冒了出来,发出含糊不清的咆哮声,挥动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朝我们奔来,我们吓得赶紧跑出了坟地。秋游的兴致被他搅和了,老头那让人恐惧的身影伴着一声声咒骂被刻在我的记忆中。

后来,我听说老头就住在山脚下的市干休所里。据说他当年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名连长,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从此有些神志不清,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但是每天都要到山上这块坟地转一转,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这件事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今天,我是穿着军装与同学到山顶的望江亭聚会。当老头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时,人群一哄而散,我也惊得转身便跑。

然而身后静悄悄的。

我惊异地转过身去,发现老人怔怔地盯着我,眼神里透着惊喜的光芒。在我不知所措的目光中,老人左手中的拐杖轻轻滑落了,那苍白、瘦长、微微颤抖的手指缓缓地抬到胸前,缓缓地越上肩头,又缓缓移至眉际,最后定格在帽沿下。

一个标准的左手军礼!

一瞬间我感觉胸口被一团东西堵住,呼吸变得艰难,只任凭血液在身上无绪地奔涌,最后直奔上脑际,我怔在了当处。

良久,我才反应过来,整了整军装,面对着眼前这尊神圣的雕像,敬了我参军以来一个最缓慢也最沉重的军礼!

热泪顺着脸颊悄然而落。

18.文章首先描绘了坟茔、老头和“我”三个独立的画面,请回答:(3分)

⑴坟茔的画面显得    ,其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⑵老头的画面显得    ,其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⑶“我”的画面显得     ,与去年秋游不同的是      

19.请说说“往事飘然而至”这句话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

20.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或句子。(2分)

⑴与“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相照应的词语是第二段的      

⑵与“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轻地摆动着”相照应的句子是               

21.文中称老军人先是“老头”后为“老人”,这是   写法,虽只一字之差,却表明了                。(2分)

22.标题是因为什么而感动?(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