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近些年来,各地兴起了过洋节的热潮:圣诞节、情人节……商家也不失时机推出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七夕、腊八等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已经渐渐淡化了,过得冷冷清清。为了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主任决定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与。
(1)班级征集活动主题语,要求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
答:
(2)请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关的对联或诗句。(2分)
3.“在她没到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是高尔基在谈到自己某一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时写下的话。你知道“她”是哪部作品中的什么人?
作品: 人物: (2分)
请根据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她”的性格特点:(2分)
2.默写填空(10分)
(1)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徜徉,我们发现这里景美、人美、情也美。我们能领略到“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感受到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的思乡浓情。(岑参《逢入京使》)
(2)《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西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
(4)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
(5)弟子规 圣人训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比较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4--16题。
甲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进了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他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好像有人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米,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起米。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那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二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4、甲乙两段都以____________为背景.甲段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5、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乙段对老妇人身体状况的描写用了一个短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描写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l、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篇文章向我们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大,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