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6519  416527  416533  416537  416543  416545  416549  416555  416557  416563  416569  416573  416575  416579  416585  416587  416593  416597  416599  416603  416605  416609  416611  416613  416614  416615  416617  416618  416619  416621  416623  416627  416629  416633  416635  416639  416645  416647  416653  416657  416659  416663  416669  416675  416677  416683  416687  416689  416695  416699  416705  416713  447348 

3.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C.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E. 思而不学则殆。

试题详情

2. 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

(2)人不而不愠(   )(   )

(3)温知新(   )(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5)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   )

(6)见贤思焉,则不贤而内自也(   )(   )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试题详情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语     不亦乎(   )     人不知而不(   )

知之乎(   )  是(   )也      (   )(   )

而内自(   )也  默而之(   )     何有于我(   )

试题详情

3. 实词

(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

(学、复、实)习     朋(友)     (喜)悦     (快)乐   思(考)

学(习)     (聪)敏     敏(捷)     (教)诲     厌(倦)

(疲)倦     (选)择     知(道)     (爱)好

(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如:

人不知(了解)    愠(怨恨)    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

故(旧的,从前的)  善(好)     何(什么)

(3)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

(4)名言警句:

a.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b.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用于学习方法)

c.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修养)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基础知识积累]

试题详情

2. 文言虚词

而:顺接连词

a. 温故而知新    b. 敏而好学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折连词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学而不厌   c. 思而不学则殆

试题详情

1. 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试题详情

(二)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l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

⑷外举不避仇(举:          )

2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其谁可而为之 B、非问臣之仇也

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

21.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22.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

A.解狐非子之仇邪?

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4.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陋室铭》答案

1.刘禹锡;唐朝 2.略 3.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D 6.“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 7.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 8.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10.诸葛亮;杨雄 1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3.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14.D 15.略 16.A 17.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18.A 19.⑴当⑵仇人⑶好⑷推荐 20.B 21.依次是:×××√ 22.C 23.⑴您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我的儿子。⑵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 24.C

试题详情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5.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