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第十三课《山中访友》答案:
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答案:
2.细读这阕词后,可以看出( )
A.鸣蝉、蛙声是代表春天的特点
B.上半阕多从听觉描述,下半阕则写视觉效果。
C.“两三点雨山前”是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境。
D.最后两句是作者想像之境,属虚写。
第十一课《春》答案: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本阕词是在说明( )
A.少小离家老大归的心境
B.清风半夜不成眠,感时悲国的情怀
C.夜行的闲适,及抒写乡村恬静的风光
D.农村的繁忙,及乡村热闹的生活景象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2.请找出本诗的韵脚。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
7、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