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17461  417469  417475  417479  417485  417487  417491  417497  417499  417505  417511  417515  417517  417521  417527  417529  417535  417539  417541  417545  417547  417551  417553  417555  417556  417557  417559  417560  417561  417563  417565  417569  417571  417575  417577  417581  417587  417589  417595  417599  417601  417605  417611  417617  417619  417625  417629  417631  417637  417641  417647  417655  447348 

(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1分)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且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佛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7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答:                                      

18、这段文字所说的鸣沙现象产生的条件。(4分)

  ①                            

  ②                            

  ③                             

  ④                            

19、作者引用“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古人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答:                                    

20、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具体说明“鸣沙”这一怪异现象?(2分)

答:                                    

试题详情

            。(2分)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内容补写句子。(4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             ,

是没有            

( 三 )  相逢  (10分)

我挺着胸,昂着头,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过。

不时有人向我投过羡慕的目光。我知道,这是我的校徽吸引着他们――要知道,是全国名牌大学哩。

天真热,口渴了,买根冰棍。

“同志,买根冰棍。”我走到一个冰棍箱着,递上钱。

“是你,刘健!”卖冰棍的女青年居然喊出我的名字。

啊,原来是她,我中学时的同学王敏。

十年未见,今日相逢,很有感慨。

“怎么,你考上大学了?”这问话,既惊喜,又羡慕。

“七七年考上的。”我并不掩饰内心的得意,记得在中学时,在班级,她总是考第一名,我怎么用功,也只是第二名,一直不服气,可如今――我感到了两人间的距离。

“你现在做什么?”好像是明知故问,话一出口,我自己也觉得不妥。

“待业青年,卖冰棍。”她不卑不亢,却微笑着。

“呃,为啥没考大学?”

“准备考,偏超上考试那几天,病倒了。”

不幸,一件偶然的小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我沉吟了一下,说:“机会还是有的,你基础很好,自学也可以成才嘛。”

是安慰,是怜悯,还是鼓励,我也说不清。

“你学什么专业?”她一面给人拿冰棍,一面漫不经心地问。是满不在乎,还中故作镇静,真猜不透。

“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

“哎呀,太巧了,有个杨天民教授,他在校吗?”她突然兴奋地问。

“怎么,你认识杨天民教授?”杨天民教授是全校师生敬仰的老教授,她居然打听起他来,真让我惊惑不解。

“我考上了他的研究生,今天才接到的通知。”她平静的说。

我愕然了,霎时间,看到我同她之间真正的距离……

1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两个人的态度。 (4分)

A.对“我”(刘健)的态度是:                                     B.对“她”(王敏)的态度是:                                      

1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16.谈谈你在这篇文章中领悟到的做人道理。(4分)

   答:                                

                                                            

语文试卷  第4页(共8页)

试题详情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经验……”,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附 加 题 ( 10 分 )

试题详情

(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念:           ②但:         

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试题详情

(三)认识父亲(12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②                

                ④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试题详情

(二) (17分)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22.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试题详情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                                

   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15.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试题详情

(二)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乌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要重要得多。不适应寒冷气候的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但人们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30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I)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和其他恐龙时代繁盛的动植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l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             ,为板块漂移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要重要得多。

   这个发现: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泛大陆: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板块”运动与“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的关系。(4分) 

   18.根据你的理解,将最后一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因此,               为板块漂移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3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                                  

                                     

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其中“   ”、“   ”两字用得逼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试题详情

(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

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

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

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

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灯):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

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2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依次填人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英国自然杂志  一了爱丁堡罗斯栋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③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  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A.宣告   支持   控制    B.公布   支持   扼制

   C.宣告   支援   扼制    D.公布   支援   控制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晓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旱l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a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是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d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e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时节,烟台要到立夏。f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轫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海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9.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4分)

   10.画出②一⑤段的中心句。(3分)

11.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3分)

   13.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一定比北京来得早,对吗?为什么?(4分)

   14.在第③段中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分)

   15.第⑤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